攀西城市群核心城市扩张及驱动力研究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maxin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各项城市建设活动的推进,城市扩张相关指数作为反映城市化发展水平快慢的载体和量化指标,目前已成为近几年来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研究的重要领域。攀西城市群作为四川省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四大城市群”之一,其既是连结成都、昆明等地的“西四角”和连接东南亚的门户,也是成渝经济区群向西南方向发展的重要辐射区;同时作为西部典型“资源型”城市群与四川省重要经济增长极,攀西城市群在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上均具有显著战略地位。本文以攀西城市群及其核心城市作为研究区,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研究:(1)基于DMSP夜间灯光影像和相关统计数据,采用阈值二分法对核心城市用地信息进行提取,将1993-2013年划分为5个时间段分析核心城市用地扩张的空间动态变化,总结城市扩张特征和规律。(2)从自然条件因素、规划导向及交通因素、政策、社会经济因素四方面研究攀西城市群核心城市扩张驱动力机制,其中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选取8个与城市扩张有密切联系的指标,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定量研究该指标与核心城市扩张的关联度。(3)基于对攀西城市群核心城市扩张情况及驱动机制分析结果,在综合驱动因子共同作用下对核心城市未来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相关策略。本文基于宏观角度范围内对城市用地空间信息提取的基础上,获取城市群城市空间格局变化情况、城市用地扩张情况、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等研究结果,揭示该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为未来城市空间扩展方向和趋势提供历史性依据;同时,也为决策者指导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紧凑城市的建设等提供数据支撑和依据,对促进攀西地区健康、合理、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区域尺度上,1993-2013年期间,整个攀西城市群已基本形成以攀枝花为核心的发展集群,整体空间发展格局沿着铁路和高速路呈线状发展模式,形成“攀枝花市与西昌市为核心城市、安宁河谷地区为都市核心区”的发展集群雏形;同时攀枝花和西昌市周围的卫星城市呈点状发展态式,促进了郊区周围小城市之间的互动。(2)从城市尺度上,1993-2013年期间,攀枝花市和西昌市城市扩张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56km2/a、0.53km2/a;根据年扩张动态度和扩张强度分析结果,攀枝花和西昌市城市发展从2003年开始均进入加速扩张阶段,大量的非城市用地转为城市用地。(3)通过城市空间差异及质心转移,分析其结果可以发现:攀西城市群(攀枝花市和西昌市)1993-2013年城市扩张在空间上有不同发展模式和质心转移、移动方向、移动幅度均有较大不同。攀枝花城市发展沿金沙江呈带状式往东南方向发展,主要与钒钛产业、电冶化工产业等产业发展有关;西昌市呈现中心向四周发展的面状式往西北方和东南方发展,主要与商业金融区、商务行政办公中心区、居住区等建设有关。(4)从攀西城市群扩张驱动力分析结果可知,自然条件因素是城市扩张的基础;规划导向与政策因素将直接影响城市发展空间;交通因素间接引导城发展方向;社会经济因素是城市扩张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国内生产总值、建筑业总产值与非农业人口三个因子与攀枝花市城市扩张具有高关联度,国内生产总值、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三个因子与西昌市城市扩张具有高关联度。(5)未来攀西城市群空间扩张的趋势将形成“多核、一区、多点”的空间布局结构;攀枝花市将以“都市环+多中心放射组团”式结合方式发展;西昌市将以“轴向式+单中心团块”式结合模式发展。(6)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背景下,攀枝花市未来空间发展策略主要以“产业调整+城市形象提升+合理控制”为主;西昌市主要以“城市空间优化+产业整合”为主。
其他文献
一直爱着家门前的半亩水田。半亩就好。  喜欢在柳树吐芽后的第一个清晨,推开窗户,感受那一片清新的绿意。这时候插秧嫌早,稻秧受不了那料峭的春寒。这时的水田,是草儿的天下。远远望去,满眼都是绿,放肆而又不失温婉,绿绿地铺在整片地的中央。一大群新鸭在水田里漫无目的地游荡,要是欢喜,它们也许会在水里泡上一整天呢。是贪图那所剩不多的寒意,抑或是留恋那不灭的生机?  喜欢在青蛙放歌的第一个夜晚,关掉日光灯,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