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匙吻鲟(Polyodon spathula)是目前世界上匙吻白鲟科仅存的两种之一,另一种是分布于我国长江中的白鲟。《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保护物种,该物种目前处于易危状况。我国于1990年开始从美国引进匙吻鲟,迄今关于匙吻鲟的资料仅有零星的养殖技术资料方面的报道,对该种鱼在早期生活史和营养学方面的报道甚少。本文对匙吻鲟早期发育和不同生长阶段体成分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匙吻鲟的成熟卵为多黄卵,卵裂为特殊的辐射裂。匙吻鲟的胚胎发育可分为9个发育阶段: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卵黄栓期、神经胚期、心脏搏动期、孵出前期和孵出期。在水温为18~22℃(平均20℃)时,匙吻鲟胚胎发育需要119~138 h,总积温为2266~2617℃·h.。刚孵化出来的仔鱼全长为7.38 mm。2.在水温为18~22℃(平均20℃)的条件下:早期仔鱼(日龄0~8d)卵黄囊吸收完全,平均全长7.38~15.50mm;晚期仔鱼(日龄8~22d)吻端有色素沉着,体透明的特征逐渐消失,鳍条开始发育,仔鱼平均全长15.50~31 mm;稚鱼期(日龄22~71 d)各鳍条发育完成,尾鳍分叉,平均全长为31~230mm。3.饥饿仔鱼身体消瘦,停止增长或出现负增长,器官停止发育,脑后部下陷,游动缓慢,身体失衡。在水温19~23℃(平均21℃)时,仔鱼在日龄为17.5 d时达到PNR点,在仔鱼日龄为17 d期间,瞬时死亡率达到49.25%,总死亡率为85.71%,随后日龄为19 d的仔鱼,瞬时死亡率和总死亡率都为100%。4.不同生长阶段的匙吻鲟肌肉成分分析表明,体重为50 g,150 g,300 g,600g的水分含量依次降低,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依次升高。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3.17±0.54%,15.71±0.23%,16.77±0.39%,17.09±0.28%,脂肪含量分别为1.75±0.14%,2.21±0.30%,2.72±0.24%,3.10±0.13%。氨基酸总量与鱼体内蛋白质含量趋势相同,都是随着体重的增加,氨基酸含量增高,匙吻鲟肌肉中谷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都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