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FM的石墨烯表面粘滑纳米摩擦特性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_y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作为纳米量级的超薄二维材料,具有极高的面内强度以及优异的润滑性能,当石墨烯的厚度下降至一个原子层时,石墨烯表面仍然具有突出的低摩擦能力,是作为微/纳机电系统(M/NEMS)中超薄润滑薄膜的首选。M/NEMS在频繁启动、持续运转等不同的应用条件下,对润滑材料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对石墨烯表面的摩擦性能进行充分的研究。然而,石墨烯的表面摩擦如粘滑运动、瞬态摩擦增强等的研究仍有着很多的空白。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石墨烯表面的摩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石墨烯表面的周期性摩擦增强现象主要是由针尖-石墨烯表面间的接触面积演化和接触质量演化耦合造成的,分析了粘滑周期内的褶皱变化和接触质量变化。基于FKT模型,建立了尖端在悬浮石墨烯上滑动的物理模型,将周期性作用势建立在尖端原子处,利用弹簧连接石墨烯原子,建立起系统摩擦增强的动力学方程。指出了横向力校准理论中的Ogletree法和Varenberg法在引入粘附力上的误区,确定Ogletree楔形法为纳米摩擦实验最优的横向力校准理论。利用机械剥离法制备出单层、少层的石墨烯,并以光学显微镜、拉曼光谱及AFM检测进行了精确表征。利用横向力显微镜(LFM)进行了石墨烯表面的纳米摩擦实验。随速度增加,平均摩擦力逐渐下降至趋于稳定,达到3层时,速度依赖性基本消失。粘滑摩擦力(摩擦振动)会随着层数增加而逐渐下降并在4层达到稳定,且不存在载荷依赖性关系。随着速度增加,粘滑摩擦力会小范围下降,然后会迅速增大,之后趋于稳定。随着探针速度的增加,摩擦增强强度会逐渐下降至稳定,饱和距离会逐渐增加至稳定。摩擦增强强度与载荷无关,但饱和距离会随着载荷增加而增加。随着石墨烯层数的增加,摩擦增强强度会迅速下降至接近于0,而饱和距离则与石墨烯的层数无关。探针扭转刚度对于基底-石墨烯-探针的摩擦系统有着显著影响。随着扭转刚度的增大,平均摩擦力会小范围的减小,速度依赖性会减弱。同时粘滑摩擦力会显著增加,并且随速度的变化更快,能在更小的速度达到稳定。随着扭转刚度的增大,摩擦增强强度明显变大,速度依赖性会变强。同时饱和距离会变小,饱和距离的速度依赖性会减弱。随载荷增加,高刚度探针的饱和距离增长速度小于低刚度的探针。利用静电力显微镜(EFM)检测了石墨烯孤岛摩擦前后的电场变化,并确定EFM可以作为石墨烯表面是否进行过摩擦的一种有效的检测方式。本论文利用AFM对石墨烯的表面摩擦特性进行了系统性的研究,为石墨烯作为超薄润滑薄膜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撑。
其他文献
从比较的视角对湖北上市公司进行了结构性分析;从湖北上市公司在全国地位的变迁、公司经营效率、治理结构与股权效率、资产重组等几个方面考察了湖北上市公司的运行特征及问
朱正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家,作为主编之一,编写出版了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等教材。他的教材编写思想包括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融入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中医体质分型特点,研究中医体质与NAFLD发病的关系。方法:对江苏扬州地区苏北人民医院就诊的260例NAFLD患者采用中医体质九分法进行体质
目的研究湘西民族文化元素在酒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法从湘西民族文化元素的特征分析着手,并重点对其具有代表性的银饰、背篓、建筑、蓝印花布文化元素进行深度的挖掘与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