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rc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与融合表达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gdq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v-Src的特性,我们采用基因工程的技术,用PCR扩增得到大量的v-Src基因片段,通过克隆载体pMD18-T,最后转入表达载体pGEX-KT中,该载体包含谷胱苷肽转移酶基因,合适位点插入目的基因后,可表达出目的蛋白与GST(谷胱苷肽转移酶)的融合蛋白,方便了纯化与检测.用IPTG诱导表达蛋白的产生,纯化后获得大量的目的蛋白.经SDS-PAGE凝胶电泳显示,蛋白分子量与预期一致,融合蛋白(GST-Src)为86KD.Western印迹检测呈阳性,证实了目的蛋白的表达.通过该论文,建立了一套良好的质粒构建,蛋白表达体系,为后续工作打下了基础.对v-Src的研究除了结构及理化性质外,还可以利用它与c-Src的三个同源区(SH2,SH3,SH1)进行活性及抗癌药物的检测筛选工作,用高纯度的蛋白还可以产生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的研究.这一工作为国内首创,前景十分广阔,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移动终端设备的迅速普及,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模式已经逐渐被打破,人们从信息匮乏时代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这种信息爆炸不仅局限于信息数量规模
龙须草是一种极具经济效应(造纸和编织)和生态效应(水土保持)的纤维草本植物,多为野生。随着市场和生产需求的不断扩大,人工栽培面积逐年增加。本研究从栽培生态的角度,分析了不同的栽培密度与年度、肥料运筹和土壤水分等栽培生态因素对龙须草分蘖等生长性能和产量形成的影响,为龙须草大面积的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 1.在移栽种植的前二年内,随着龙须草种群密度的增长,龙须草的分蘖增多,
对地观测遥感是近几十年来最重要的地球资源与环境信息获取手段,并且也是我们国家十一五计划期间重点规划发展的八大战略学科之一。微波遥感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新兴遥感方
自2019年12月国内陆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以来,针对此疾病的治疗方案推荐不断更新,其中临床营养支持治疗对于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
2020年3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仍推荐试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磷酸氯喹、阿比多尔、α-干扰素和利巴韦林作为新型冠状病
对1例B型利钠肽大于5000 ng/L的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患者进行从住院期间的诊疗到出院后社区慢病管理,强调慢性心力衰竭用药指导及患者自我管理,实现了
本文以当前生产上种植的10~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之间粒叶比的差异,从中选择出粒叶比值差异较大的两个小麦品种Lu22和Lu14,分析测定了在不同密度下,叶片和非叶片光合器官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可溶性糖含量及群体结构与光分布情况,各光合器官的相对面积以及各部位对籽粒的相对贡献,探讨了非叶光合器官光合特性的差异及形成高粒叶比小麦品种较高产量的原因,主要结果如下:粒叶比
目的 探究小剂量红霉素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江南分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