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辉煌的老字号企业正面临着生存危集合发展困境。建国初期我国老字号企业约有1万多家,涉及零售、餐饮、医药、食品加工、烟酒加工、居民服务(含照相、美发、洗染、浴池等)、书店、丝绸、工艺美术和文物古玩等行业。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天津、西安、福州、成都等历史文化名城。1993年,经当时的商业主管部门认定挂牌的“中华老字号”有1600多家,主要集中在餐饮、食品、医药、零售等行业。据相关分析,在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中,有20﹪处于长期亏损的困境,有的甚至已被市场淘汰:70﹪勉强维持现状;只有10﹪通过改革创新,经营良好。这不得不说是一个让人感到遗憾的事实。有人说,老字号已经“老态龙钟”,跟不上时代了,也有人说,老字号是“老当益壮”,底蕴深厚,有着远大前程2003年初,始创于1651年至今已经有352年历史的王麻子剪刀厂宣布破产,这更是引起了人们对于老字号何去何从的思考。生意隆盛和品质上佳象征的“老字号”金字招牌缘何在屹立了百年之后,却在繁荣的市场经济中悄然隐去呢?老字号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面临着中国加入WTO后的新的竞争环境,老字号如何与时俱进,重振雄风?这是中国的老字号需要坐下来认真思考的问题。
另据资料显示,现代国际名牌的成长历程平均只有100年,有的甚至才几十年,而老字号的历史平均都在160年以上,有些甚至长达三、四百年。但当有些人还在为老字号的历史沾沾自喜时,老字号与现代品牌在品牌资产上的差距不言自明:在1999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选前20名中,除“五粮液”位居第四外,几乎再也找不到老字号的身影。历史悠久、物美价廉、工艺独特、可靠、正宗、货真价实,这是老字号百年历史的积淀,但在现代商业竞争中,老字号经营理念的滞后、品质形象的陈旧、能动资源的匮乏,已使老字号光彩尽失,日显沉沦。
而与中华老字号的消沉对比分明的,却是国外老字号的盎然春意。可口可乐、麦当劳、乐百氏等,他们的广告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他们的形象崭新而富有青春,他们不但吸引了年轻人的目光,更成为了跨国公司的典型。于是,“中华老字号”的存留几乎成为了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尴尬。通过本篇论文的写作,可以系统地对老字号品牌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无锡老字号企业面对新形势的应对策略,同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为本地企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理论参谋,有极强的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