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噬广泛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在进化上具有高度的保守性。目前普遍认为自噬是一种防御和应激调控机制,它为细胞的重建、再生和修复提供必须原料,实现细胞物质的再循环和再利用。在自噬的进程中,自噬相关基因的表达精密地调控着每个阶段,不同的ATG分子都各司其职,起着关键而又特有的作用。虽然一系列ATG基因在自噬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理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阐明,但仍是谜团重重。ATG1蛋白属于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是细胞自噬过程中非常关键的自噬相关蛋白之一。在自噬起始阶段时,ATG1-ATG13复合物可募集其他ATG蛋白,诱导细胞自噬的发生。鳞翅目昆虫ATG1对细胞自噬的具体调控机制尚未明了,与ATG1相互作用的蛋白也研究较少。斜纹夜蛾5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是一种多食性害虫,属于夜蛾科海灰翅夜蛾属,对许多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我们以斜纹夜蛾为材料,对其自噬的分子机制以及自噬相关蛋白ATG1进行研究,对我国重要农业害虫的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首次利用pull down、CO-IP以及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得到了斜纹夜蛾ATG1与ATG5相互作用的初步证据;分析了SIAtg1基因序列及其蛋白,表明SIATG1具有三个功能结构域,分别是激酶结构域、LIR结构域以及ATG13结合区域;根据结构域将其进行截短,通过共定位实验、双分子荧光互补和pull down技术证实其与ATG5主要通过激酶结构域而互作;随后逐步截去N端的27、100、200、300个氨基酸,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探索得到具体互作位点可能位于ATG1 N端的前1~100AA;共表达ATG1-Flag与GFP-ATG5,WB检测ATG1超表达对ATG5的影响,结果表明ATG1可促进ATG5与ATG12的偶联以及ATG5的降解。实验结果提示,ATG5可能是ATG1的生理性底物,ATG1以某种未知的机制对ATG5进行着加工、修饰,影响ATG5偶联和它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