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多核处理器混合缓存架构生成与访问机制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dia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片上多核处理器核数的持续增加,对片上缓存容量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的基于SRAM缓存所带来的功耗开销在多核处理器系统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NVM)具有非易失性、近零的泄漏功耗和高存储密度等优良特性,为片上缓存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但其也存在写延时大、写功耗大和有限的写寿命的问题等。因此,构建基于NVM与SRAM的混合缓存架构是一种更为合理的多核处理器缓存设计方法。本文针对基于一种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STT-RAM与SRAM的片上三维多核处理器混合缓存架构生成与访问机制展开研究。本文首先分析并建立了片上多核处理器的功耗、热传播以及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的耐久性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STT-RAM与SRAM的混合缓存架构优化生成方法。该生成方法在满足多核处理器系统最大温度与NVM耐久性约束下,确定每级共享缓存层不同类型存储器的最佳容量,以使得系统功耗开销最小;并进一步考虑“暗硅”的影响,将每级缓存层最佳容量进行分配,确定每个缓存块的打开关闭情况,得到最优化的缓存块布局。基于Gem5仿真平台通过实验验证,相比采用同等面积的SRAM的片上缓存架构,采用所提出生成方法生成的缓存架构的多核处理器系统功耗降低了28.9%,性能提升了44.81%。其次,本文提出了一种混合缓存架构动态生成策略。该策略在片上多核处理器运行过程中,监测缓存块当前的使用率与热度指标,并与相应的阈值比较来判断是否可能被打开或者关闭。然后将缓存块进行优先级判断,并执行打开关闭算法,最终确定需要打开或者关闭的缓存块数目。本文还设计了指标采集器、读写命中率采集器和缓存块优先级判断器,以较低的硬件开销实现了动态生成策略。通过实验仿真,相比固定的混合缓存架构,采用所提出策略生成的混合缓存架构功耗降低14%,性能仅降低6%。最后,基于前述所提出的混合缓存架构,提出了一种混合缓存的访问机制。该访问机制首先将缓存行划分成了死亡行和写频繁行,然后根据这两种类型的缓存行从缓存填充、缓存替换和数据迁移三个方面对传统访问机制进行了优化。该访问机制减少了不必要的缓存填充、优化了缓存行的替换并减少了对STT-RAM的写操作,从而降低了系统的功耗开销并提升了性能。通过实验仿真,在使用动态生成策略的情况下,相比于传统的写回访问策略,所提出的访问机制可以提升性能约24.1%,节省功耗约29%。
其他文献
我国地下水封洞库主要修建在结晶岩体中,岩体裂隙发育程度和空间展布的非均质各向异性使得水封洞库的水封条件十分复杂。水幕系统是保证地下水封洞库密封性的核心要素,因此所
介绍了气力输送系统的特点,对其在出铁场除尘上的工艺流程及工作步骤做了详细说明,该系统投用后,减少了二次扬尘污染,优化了生产工艺流程,降低了运输成本。
探究超声微波协同萃取柚皮中总黄酮的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以期为提高柚子综合利用率,提升柚子经济效益提供新思路。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总黄酮得率为指标,分别考察提
<正>借助同步辐射X射线三维成像技术,以碳黑填充天然橡胶体系为样品,对碳黑聚集体在橡胶内分布进行成像。同时沿碳黑聚集体的骨架构建填料网络,对填料网络的一些特征参数如网
会议
厕所是人类居住条件和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汉代出土了陶厕模型,考古也发现了汉代墓葬中的厕所设施、厕所遗址和画像砖石材料。本文旨在对这些案例的结构和布局等特
<正>拱桥在我国历史悠久,也是大跨径桥梁形式之一。钢管混凝土拱桥与钢筋混凝土拱桥、圬工拱桥相比,由于钢管这种高强材料的应用,使得桥梁自重大大减轻,跨度得以增大,近年来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