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电能使用范围的扩大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配电网中涌入了大量的冲击、非线性负载及不平衡负荷,同时新的发电方式与储能方式、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新型控制方式的发展与推广使用,使大量非线性设备接入电网,这些设备与负荷在给电网带来谐波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其他的电能质量问题。随着我国工业科技现代化快速发展,因电能质量造成的损失问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包括金融、通信、数据中心、半导体、精密加工、电子和现代服务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能使用范围的扩大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配电网中涌入了大量的冲击、非线性负载及不平衡负荷,同时新的发电方式与储能方式、高压直流输电技术、新型控制方式的发展与推广使用,使大量非线性设备接入电网,这些设备与负荷在给电网带来谐波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其他的电能质量问题。随着我国工业科技现代化快速发展,因电能质量造成的损失问题日益严峻。另一方面包括金融、通信、数据中心、半导体、精密加工、电子和现代服务企业等众多领域对电能质量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监测电能质量是分析与解决电能质量问题的前提,也是电力公司和电力用户是否按照协议要求承担电能质量问题责任的依据,加强电网电能质量的监测有着重要意义。电能质量监测器(PQM)能够对电网电能质量进行有效监测,然而现阶段PQM造价普遍较高,在网络拓扑已知的情况下,合理配置PQM,可以在电网电能质量合理监测的同时减小设备建设与维护成本。本文简述了电能质量评价指标,以及各个指标相应电能质量问题的产生原因与抑制措施,介绍了PQM主要功能与研制要求。概述了多目标优化问题与多目标优化算法,重点介绍了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Ⅱ算法)及其优越性,同时针对多种测试函数对NSGA-Ⅱ与其它两种主流多目标优化算法进行了测试分析,验证了NSGA-Ⅱ对于双目标优化问题在算法的收敛性、解集的分布性以及算法运行效率方面的优势。重点研究PQM优化配置方法,建立了网络图谱与树的映射关系,建立了基于树的均衡偏差网络拓扑划分模型,并使用训练与学习优化算法(TLBO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将原网络拓扑分解为几个子网络。进而对于各个子网络,建立了以PQM配置数目与平均不明确指数为目标的多目标求解模型,构建了子网与全网PQM配置模型。使用NSGA-Ⅱ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各个子网络多目标关系图。然后综合分析论证了各个子网络与全网络的关系,综合得出原网络多目标关系图与最终PQM配置方案。最后将本文提出算法应用于IEEE37节点测试网络与南方电网某市10k V配电网络,对比分析验证了本文配置算法在可行性与经济性前提下的高效性。
其他文献
低层大气(对流层和平流层)和电离层是一个紧密耦合的整体系统,两者之间的能量交互及耦合成为近年来人们极感兴趣而并未十分了解的重要课题。电离层的异常变化不仅受到太阳活动和地磁变化的影响,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底层大气气象活动的影响。电离层异常研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对电离层的动态变化以及灾害前后电离层的异常扰动等现象的探测研究也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通过GNSS技术准确监测、追踪异常现象并提取
随着风电并网容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峰谷差的加大,电网对调峰辅助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在我国现有电源结构中,具有优良调峰性能的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机组所占比重很小,电力系统主要的调峰任务,实际上大多由火电机组承担。与此同时,完全由火电系统承担调峰补偿费用的现行偿机制也明显有失公平。挖掘火电机组的调峰潜力,激发火电厂的深度调峰意愿,已成为电网运行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当前调峰补偿机制研究现状和存在的
高压直流输电非常适合长距离、大容量电能输送,接地极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垂直型直流接地极主体由按一定规律布置的电极井和导流系统组成,与水平接地极相比占地面积大大减小,应用前景广阔。目前我国已有2015年投运的±800k V普侨直流工程送端和2018年投运的±800k V滇西北直流工程受端采用了垂直型接地极方案,但在接地极优化设计及运行方面经验不足。本文围绕垂直型直流接地极的电极参数差异
区域互联以扩大同步电网规模,同时促进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和消纳是目前我国电网发展的格局,其在体现出经济性环境友好性优势的同时,也暴露出了系统的稳定性问题。低频振荡问题(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LFO)和次/超同步振荡问题(Subsynchronous/Super-synchronous Oscillation,SSO/Sup SO)是现在电力系统潜在的威胁,将严重影响系统安
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行各业对电能的需求量和可靠性的要求不断提高。城市配电网电缆线路接入、分支不断增多,范围不断延伸,使得电网容量不断提高。另外,电力设备尤其是大容量逆变器的不断接入都对电力系统尤其配电系统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一方面导致电网的可靠性降低,造成故障几率提升。另一方面,更长的线路、不断增加的电缆线路比例,使得故障情况下电容电流显著提升,一旦发生接地故障,接地电弧对设备和人员
近年来,电力线通信技术以其接入成本低、组网简单、可靠性高等优点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电力线网络遍及城乡、直达用户,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有线网络,将其用作信息传输将具有先天的巨大优势。但与此同时,由于电力线网络架设的初衷是为了传输电能,将其用作信号传输,虽然具有显著的便捷性和经济性,但也伴随着多径、衰落、信道噪声等复杂的信道干扰因素影响系统的正常通信。因此,目前在宽带电力线通信领域普遍通过引入
随着直流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提高,直流输电线路电晕放电带来的一系列电磁问题日益严重。电晕放电的起晕电压是电晕放电的一项重要参数,对于导线选型,抑制各种电晕放电产生的电磁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的湿度差异较为明显。因此,对不同湿度条件下的电晕放电参数和起晕电压进行研究至关重要。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空气中水分子的含量将随之增大。水分子是极性分子,并且会与电子发生复杂的碰撞反应,会
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侧为环境保护、资源有限问题的解决带来了积极影响,同时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和配电网的灵活性。随之配电网的复杂性也得到了增强。风电和光伏为分布式能源的一种,其出力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给配电网的运行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因此,研究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的优化策略是现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论文构建了一套完整的计及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的配电网优化运行策略研究体系,系统深入研究了各关键技术,即基于场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对高污染化石能源的清洁替代,是缓解环境污染问题、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如何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成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研究重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the regional integrated energy system,RIES)应运而生。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是以可再生能源消纳为核心、以多种能源网络协同互补为手段的区域能源网络,通过系统内多主体协同作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影像的数量呈现海量增长的趋势,在海量的遥感图像库中如何快速检索出感兴趣的图像已经变成了一个研究热点。近些年深度学习的广泛应用,使得基于内容的遥感图像越来越成熟,尤其是利用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进行遥感图像检索,检索结果表现较为优异。然而,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提取的图像特征表示具有不同的特点,具体来说卷积层特征包含丰富的细节信息,而全连接层特征则包含抽象的语义信息。因此,如何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