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与传播是如今展示文化软实力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如何进行有效的传播,除了通过不断的翻译实践完善译本之外,还有一个有效的途径,即分析已有的文化文本翻译,讨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得失,分析译入语读者对于译本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从而从以往的翻译作品中积累经验,探索适合文化文本的翻译策略。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书法在海外的学习和欣赏群体不断扩大。虽然从古至今有许多学者、作家向国外读者介绍中国书法,但现存的书法文本翻译仍十分有限,并且内容零散,这对海外群体学习、赏析书法及中国传统文化造成了障碍。孙过庭的《书谱》是书法评论文本,其中的文化内容丰富。孙大雨以及张充和、傅汉思夫妇英译的《书谱》风格突出,各有特色。本文通过对《书谱》两个英文译本的分析,旨在找到适合书法文本,乃至文化文本的翻译策略,促进书法文本的翻译。模因是观点的载体,模因论着眼点之一是模因如何成功地复制与传播。而在文化交流中,文化模因的有效传播是交流成功进行的关键。本文以文化模因为切入点,结合翻译模因论,从语法策略、语义策略和语用策略三个层面,通过对比《书谱》两个译本使用策略的异同,探讨文化文本中的模因在翻译的过程中出现的变化。文化模因的变化大体可分为复现和变异,本文进而将文本中出现的文化模因进行分类与对比,着重分析讨论翻译过程中文化模因的复现和变异形式及程度。通过分析得出,孙大雨的翻译过程以文化模因的变异为主,而张充和、傅汉思的翻译过程体现的主要是文化模因的复现。进而言之,在复现与变异的形式和程度上,孙大雨的翻译过程是“直接复现”与“激烈变异”,而张充和、傅汉思的翻译过程是“深厚复现”与“轻微变异”。基于主要发现,并结合文化模因传播的要求,本文讨论了“深厚复现”对于文化文本翻译的指导意义。“深厚复现”是对“深厚翻译”的发展,“深厚复现”对翻译实践有两方面的规定,即“复现”要求译者力求文化的形式与内容在翻译过程中的复现,避免明显的、过多的变异出现,从而保证译入语接受到的尽可能是原汁原味的源语文化;“深厚”要求译者在保持源语文化的前提下,对文化意象、专有名词、典故等文化内容附加充实而有效的注释,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文化的含义和典故的来龙去脉。最后,本文总结了研究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