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保险能否促进人们健康,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争论的焦点。在我国,高龄化、老龄化趋势加深,老年慢性疾病、失能等问题凸显,老年健康状况堪忧,给我国医疗保障带来严峻挑战,特别是在社会医疗保险领域。目前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已经基本实现全民覆盖,规模如此庞大的医疗保险能否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这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虚弱指数作为健康度量的新指标在国外引起广泛讨论,而国内已有关于虚弱指数的研究极少,仅有的研究集中在虚弱指数与死亡风险上,关注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虚弱指数的研究鲜见。因此,本文将虚弱指数作为衡量老年健康的指标,分析参加和不参加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虚弱指数带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意义。首先,本文基于2011-2014年中国老龄健康长寿调查的数据,选取变量进行数据预处理,通过描述性统计对虚弱指数的年龄差异、性别差异进行了比较。其次,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对社会医疗保险与老年虚弱指数的关系进行分析,并选取是否每年体检、是否获得及时医疗、上一年度医疗总费用为中介,检验医疗服务利用的中介效应,探索降低老年人虚弱指数的内在影响机制,以倾向得分匹配为稳健模型进行检验。最后,结合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优化社会医疗保险、促进老年健康政策的建议。本文研究发现,不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老年人虚弱指数比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老年人更高,健康状况更差。医疗服务利用在社会医疗保险对老年人虚弱指数影响中发挥了中介作用,每年体检、可获得及时医疗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虚弱指数,医疗总费用的增加并没有降低老年人的虚弱指数但却延长了老年人的生命。基于以上影响因素分析,为了进一步完善未来社会医疗保险的发展和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应当扩大社会医疗保险保障范围,更多向女性老人、高龄老人、低收入老人等弱势老年群体倾斜,提高老年医疗保险待遇水平,建立全面连续的老年医疗服务保障体系,完善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