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光学显微镜技术,对生长在长春和白城两个不同生态环境的红瑞木(Comus alba L.)、色木槭(Acer mono Maxim.)、山丁子(Malus baccata(L.)Borkh.)三种植物的叶片、叶柄和茎进行了比较结构研究,结果发现,生长在白城的三种植物,都演化出了不同的抗盐碱结构。
白城地区的红瑞木有较多的表皮毛,而且还出现了盐腺,叶片较厚。叶片表皮细胞较大,红瑞木的叶肉组织由生长在长春地区的一层栅栏组织演化为白城地区的两层栅栏组织,白城的红瑞木叶柄表皮有比较多的盐腺;导管的管径较大,角质层较厚,皮层薄壁细胞大。白城红瑞木茎的表皮细胞大,角质层厚,具有盐腺。在薄壁细胞中发现了比较多的晶体。
白城地区的色木槭叶片主脉无花环状的韧皮纤维,白城和长春色木槭均有红色物质从叶片上表皮溢出,与另两种植物不同,这种物质可能与盐分的分泌有关,白城地区的色木槭叶的栅栏组织由两层细胞构成,而长春的色木槭则为一层栅栏组织。向城色木槭的叶有平脉叶肉细胞,叶片较厚。叶柄薄壁细胞存在晶体,叶柄的导管管径比较大,有大量的通气组织。茎内有明显的髓射线,并且有蛋白细胞和通气组织,导管的管径比较大,角质层厚,髓比长春的色木槭的小。
白城地区生长的山丁子叶片较厚,表皮细胞也较大,栅栏组织有两层细胞构成,海绵组织均疏松,形成通气组织,叶片主脉的导管管径比较大,而长春地区生长的山丁子叶仅有一层栅栏组织,白城地区的山丁子叶柄的表皮细胞较大,有气孔和孔下室。在表皮细胞下面出现了拟栅栏组织,增加了光和作用的能力,这代表了植物颉颃盐碱的演化结构。蛋白细胞特别多,角质层比较厚。白城山丁子茎表皮细胞比较大,角质层也比较厚,导管管径大,有晶体,韧皮纤维发达,导管内有侵填体,管胞密集,髓射线明显,环髓带明显,髓面积比较小。
从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每一种的植物伴随环境的改变,都能演化出的不同的抗盐碱结构,它们只有具备了抗盐碱结构才能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而不同的结构演化都执行着不同的生理功能。实验结果有力地证明了,生长在白城盐渍环境中的三种植物,正因为演化出了不同的颉颃盐碱逆境的结构,才适应盐碱胁迫,在白城地区生长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