爵士音乐在中国(上海)的传承与现状研究

来源 :上海音乐学院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etdownloadfi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世纪初,“爵士”音乐伴随着洋务运动来到中国,在上海开始生根发芽。当时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有利的社会环境、经济优势等因素促使“爵士”乐迅速成为了一种“时髦音乐”。虽然在1949年到1980年间,爵士音乐的发展因为政治因素而被搁置,但1980年起,爵士音乐又开始在上海出现并发展。2004年9月,“爵士”音乐正式走进上海音乐学院的课堂,这一方面反映了热爱“爵士”音乐的人群正在激增,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因为“爵士”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包容性和独特性的音乐类型,它的出现迎合了更多人对音乐作品更加通俗化、流行化但却不失水准并又有据可依的要求。本文通过三个章节进行论述与探究:第一章回顾“爵士”音乐在美国的风格发展概况;第二章阐述了1920年-1949年“爵士”音乐在中国(上海)的发展概况;第三章对“爵士”音乐在1949年以后的发展进行阶段性的研究。首先,本文简述了“爵士”音乐的起源和各时期的风格介绍,分析了“爵士”音乐的产生价值,对“爵士”音乐进行初步定义。其次,通过梳理“爵士”音乐在上海地区各时期的发展状态,分析了“爵士”音乐在上海产生的原因以及“爵士”音乐在传入初期的局限性。最后,通过简单概述“爵士”音乐的发展现状,对“爵士”音乐在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首位“爵士乐演奏”专业硕士研究生,笔者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实践经历,希望为上海“爵士”音乐的发展和普及工作尽微薄之力。
其他文献
如何科学有效地实施信托产品的风险控制,是当前我国信托投资业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在借鉴国内外相关领域风险控制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浙江永康步行街收益权信托
《法文上海日报》(Le Journal de Shanghai)中有关20世纪20-40年代寓沪法侨的音乐文化是通过音乐活动、音乐专栏以及相关音乐人事三个方面得以彰显。通过碎片式的信息整理,从
TCL集团的增量资产奖股激励模式,是我国企业产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对于提高经济效率、推进产权多元化以及防止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推广这种激励模
现在的世界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也已经进入了算法社会。在人工智能的发展中,算法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算法裁判即指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法官直接做出裁判,目前已在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