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在20世纪初,“爵士”音乐伴随着洋务运动来到中国,在上海开始生根发芽。当时被称为“东方巴黎”的上海,有利的社会环境、经济优势等因素促使“爵士”乐迅速成为了一种“时髦音乐”。虽然在1949年到1980年间,爵士音乐的发展因为政治因素而被搁置,但1980年起,爵士音乐又开始在上海出现并发展。2004年9月,“爵士”音乐正式走进上海音乐学院的课堂,这一方面反映了热爱“爵士”音乐的人群正在激增,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因为“爵士”音乐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包容性和独特性的音乐类型,它的出现迎合了更多人对音乐作品更加通俗化、流行化但却不失水准并又有据可依的要求。本文通过三个章节进行论述与探究:第一章回顾“爵士”音乐在美国的风格发展概况;第二章阐述了1920年-1949年“爵士”音乐在中国(上海)的发展概况;第三章对“爵士”音乐在1949年以后的发展进行阶段性的研究。首先,本文简述了“爵士”音乐的起源和各时期的风格介绍,分析了“爵士”音乐的产生价值,对“爵士”音乐进行初步定义。其次,通过梳理“爵士”音乐在上海地区各时期的发展状态,分析了“爵士”音乐在上海产生的原因以及“爵士”音乐在传入初期的局限性。最后,通过简单概述“爵士”音乐的发展现状,对“爵士”音乐在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作为上海音乐学院首位“爵士乐演奏”专业硕士研究生,笔者通过自身的学习与实践经历,希望为上海“爵士”音乐的发展和普及工作尽微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