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不仅是世界的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渔业国家之一,农民和渔民数量都居世界第一。中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同时也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为当地的渔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也为促进当地渔农民的增收致富提供了产业保证。然而,由于长期过度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舟山渔场的海洋渔业资源日益面临枯竭,同时,随着我国与周边国家一些渔业协定的陆续签订,大量的渔农民面临无鱼可捕的尴尬境地,其赖以生存的经济收入也面临消失的风险。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舟山渔农民转产转业问题,将为舟山市渔农民转产转业的科学实施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也能为其它地区渔农民转产转业问题的科学合理的解决提供经验借鉴。本文以产业结构调整理论、劳动力转移理论和城乡统筹理论为基础,对舟山市渔农民转产转业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对舟山市渔农民转产转业的现状进行梳理和阐述,通过实地调研与资料查阅相结合的方式对舟山市渔农民转产转业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实证研究,梳理和总结目前舟山市渔农民转产转业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最后提出舟山市渔农民转产转业工程改进的主要思路和对策建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舟山的渔农村存在劳动力总量过剩与二三产业吸纳能力不足的矛盾。渔农民收入的增长相对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比较缓慢,经济利益和平等权利没有得到有效维护。(2)近年来,舟山市渔农民转产转业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渔农民也从转产转业中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渔农民转产转业推动了舟山市统筹城乡发展和‘新渔农村”建设。(3)舟山市渔农民转产转业目前存在很多的阻碍因素。一方面是渔农民的观念、素质、老龄化问题和资金短缺问题;另一方面是制度层面的政策、机制的不完善、渔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和法律法规的缺失等。这些都阻碍了舟山市渔农民转产转业的有效推进。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通过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渔农民转产转业。(2)建立健全渔农民转产转业的政策服务体系。(3)积极营造渔农民自主创业的环境。(4)建立科学培训机制提升渔农民的素质和技能。(5)健全渔农村的社会帮扶和保障机制。(6)保障渔农民的财产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