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科技培训是由政府提供给农户的以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无偿资源,主要由农业推广部门来实施.根据政府制定的农业科技政策的基本原则,培训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农民.然而,在具体培训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关的培训机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进步农民策略"的影响贯彻始终,导致培训目标定位出现偏差.这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偏差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户参与培训的途径不畅.该文运用可持续性发展生计途径的政策分析工具,选取了北京市郊区的昌平和怀柔地区作为调查地点,分析农业科技培训政策制订和执行中的"进步农民策略"偏好以及其对农户获得无偿培训资源和农户生计的影响.该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建议.该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农业科技培训政策基本原则是面向全体农民,但在具体培训政策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都出现了"进步农民策略"偏差;2.农业科技培训政策制定出现"进步农民策略"偏差是由于该策略长期以来在推广体系的影响以及出于对政策目标可执行性的考虑;3.农业科技培训政策执行出现"进步农民策略"是由于具体农业科技政策中目标定位的偏移和培训机构的组织状况等原因造成的;4.广大农民具有非常强烈的农业科技培训需求.但由于在农业培训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进步农民策略"偏差,使得资产组合较好"进步农民"更容易获得无偿培训和服务的资源,而"落后农民"往往是因为没有能力采纳或者说不具备承担此风险的能力而在培训政策过程所被忽视;5."进步农民策略"具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但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很难达到政策设计的目标-带动全体农民增收和推动技术扩散;反而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了农户的社会经济差异.因而,在相关培训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采取检测和评估措施使其与农业科技培训政策的基本原则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