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培训政策中的目标群体定位——以北京郊区昌平和怀柔为例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lee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科技培训是由政府提供给农户的以促进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无偿资源,主要由农业推广部门来实施.根据政府制定的农业科技政策的基本原则,培训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农民.然而,在具体培训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关的培训机构在政策执行过程中,"进步农民策略"的影响贯彻始终,导致培训目标定位出现偏差.这种政策制定和执行的偏差使得相当一部分农户参与培训的途径不畅.该文运用可持续性发展生计途径的政策分析工具,选取了北京市郊区的昌平和怀柔地区作为调查地点,分析农业科技培训政策制订和执行中的"进步农民策略"偏好以及其对农户获得无偿培训资源和农户生计的影响.该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建议.该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农业科技培训政策基本原则是面向全体农民,但在具体培训政策的制订和执行过程中,都出现了"进步农民策略"偏差;2.农业科技培训政策制定出现"进步农民策略"偏差是由于该策略长期以来在推广体系的影响以及出于对政策目标可执行性的考虑;3.农业科技培训政策执行出现"进步农民策略"是由于具体农业科技政策中目标定位的偏移和培训机构的组织状况等原因造成的;4.广大农民具有非常强烈的农业科技培训需求.但由于在农业培训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出现"进步农民策略"偏差,使得资产组合较好"进步农民"更容易获得无偿培训和服务的资源,而"落后农民"往往是因为没有能力采纳或者说不具备承担此风险的能力而在培训政策过程所被忽视;5."进步农民策略"具有其合理性和可行性,但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很难达到政策设计的目标-带动全体农民增收和推动技术扩散;反而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扩大了农户的社会经济差异.因而,在相关培训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要采取检测和评估措施使其与农业科技培训政策的基本原则保持一致.
其他文献
面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面对城乡差距的扩大,当务之急是构建一套完整的农村支持体系。“三农”的弱势地位仍然需要市场之外的计划手段对农业、农村、农民实施支持与保
本文以武汉市杨园街的抽样调查结果为基础,研究发现社区就业岗位对求职者有一定的吸引力;经济、观念和政策是影响社区就业的重要因素;社区经济的发达程度与社区服务业发展程度、
现如今,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全世界不容忽视的普遍性社会问题,其与贩毒吸毒、环境污染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目前,青少年犯罪呈现出犯案成员年龄偏低且大多为团伙作案、作案手
微博,作为互联网时代的自媒体工具,以其低门槛性、便捷性、即时性等技术优势得到网友青睐,成为时下最重要的信息平台之一。然而,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微博在给传播信息观念提
城市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城农民的城市化,进城农民的城市融入问题。以进城农民个体劳动者为代表的进城农民在城市中存在各种需要,他们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