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尔羌河流域处于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其南、北、西面为高大山脉阻隔,东面平坦,但处于西风带,因与风向相反,四面大洋的暖湿气流很难进入。这样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这片土地干旱少雨的气候特征。加之流域供水存在季节性不平衡,导致的灌区夏洪春秋旱,尽管从1993~1997年利用世界银行贷款进行了大量的县级以上的干渠及总干渠防渗改造,甚至利用国家将叶尔羌河灌区作为棉花基地建设提高的以棉补水资金,进行了大量的渠道防渗,但是渠系利用系数也仅仅由原来的0.38提高到0.45,以及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地表水资源的同时,进一步开发地下水,但终因田间采用大水漫灌、压减洗盐、“最后一公里”渠道渗漏等原因,使水资源浪费严重,造成灌区作物在灌溉期得不到适时、适量的灌溉,作物减产,不但大大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久而久之生态环境将遭到重创。作为南疆主要农业产区的叶尔羌河流域对保障南疆地区粮食安全,以及全疆棉花种植、特色林果业发展方面,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地位,其农业用水量占流域水资源总量的绝大部分,水资源利用系统低与当前节水潜力巨大的背景下,唯有寻求调整当前不合理、不科学的农业灌溉用水方式方法,采取切实有效的节水措施,达到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目的,才是保证农作物的产量的根本。本文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内容,通过大量阅读中外文献,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可行性研究思路,确定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第二部分内容是结合本文需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内容对流域自然地理,社会经济状况深入调查研究,分析叶尔羌河流域四大用水结构,在此基础上对灌溉水利用效率低下的原因进行剖析;第四部分内容,对农田灌溉用水效率进行分析,从典型区不同灌区、不同作物灌溉用水效率进行分析,并选取典型灌区2009-2013年的微观面板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1000农户小麦生产技术效率与用水效率进行测算;第五部分:运用Tobit模型对灌溉用水效率的影响因素作进一步分析,找出影响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的根源,以期为今后节水灌溉的空间提供有力依据,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灌溉用水效率;第六部分为文章的结论。研究发现:(1)不同作物单方灌溉水产出有差异,平均为2.25元/立方米;典型区农田灌溉每公顷用水量有较明显差距,介于13035~20325m3/hm2之间。(2)农户的平均灌溉用水效率仅为0.483,生产技术效率为0.669;(3)源流区水资源的相对丰裕造成的普遍节水意识缺乏,灌溉方式的相对单一,农户对节水技术采纳与接受的意愿不高等是造成前农业用水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4)农户种植经验的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生产、农户的文化程度、种植模式、农户节水意识的增强、井灌方式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灌溉水价的改革等都对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提高农户的节水行为,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户对关键种植技术的掌握以及管理水平,才是实现技术效率与水资源产出效率有效提高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