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神经元锋电位诱发采集与分析软件系统研究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te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神经接口(Neural Interface, NI)是连接外界环境与神经系统的通道,外部世界的信息可以通过NI转换成特定模式的电刺激输入神经系统,用于改善、修复神经系统的某些缺陷,也可以通过NI将神经系统中的信息提取出来,经过信号处理,翻译成机器可以识别的命令来控制外部设备。生物机器人是体内植入了神经接口的动物,通过神经接口可以将外部控制命令转化为电刺激输入动物神经系统,控制动物的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神经接口将动物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电信号提取出来,经过特征提取以及模式分类,可以观察到动物的生理状态。目前,应用于生物机器人的神经接口大多数只是单向信息传递。单输入型神经接口无法定量评估刺激对动物的控制作用,单输出型神经接口由于缺乏刺激,无法控制动物的行为。因此,为了解决神经激励-响应模型、刺激参数的定量评价以及激励参数的优化等问题,实现对生物机器的有效精确控制,研究小型且具有双向信息传递功能的神经接口技术具有越来越大的研究价值。本文设计并搭建了基于神经接口技术的生物机器人软件系统平台。本文首先对神经接口技术和生物机器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揭示了神经接口技术研究的重要性和生物机器人研究的紧迫性,并提出了具体的研究内容。然后介绍了实现生物机器人的技术基础,包括了电极制作、动物手术、Visual Studio 2010编程技术、Android智能手机开发平台以及神经元电信号处理技术。其次本文提出了基于双向神经接口的生物机器人系统框架,并详细介绍和实现了系统中的刺激参数设置模块、蓝牙设备连接模块、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的刺激软件、神经元电信号解析模块、实时信号采集模块和神经元信号处理模块。刺激参数设置模块和蓝牙设备连接模块实现了输入型神经接口,可以将实验人员设置的命令翻译成对应模式的电刺激输入大鼠脑神经,控制大鼠行为:神经元电信号解析模块和神经元信号处理实现了输出型神经接口,可以对大鼠神经元发放的电信号进行采集以及分析处理。此外,本文设计实验测试了生物机器人系统的性能。首先通过设计一个测试软件验证了输入系统的连通性;其次,本文利用加噪后的模拟信号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然后,本文利用改进后的算法对大鼠伸缩实验范式下的脑神经信号进行分类,得到了满意的结果。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并指出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需要继续努力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糖尿病和肿瘤是近年来人类两大严重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不仅仅是老年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饮食和作息不规律,工作压力大等原因,在这两种疾病中年轻患者的比例也在
由于能源问题日益加剧,惯性约束核聚变(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ICF)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ICF中为了提高效率需要使用高质量的靶丸,因此,相关的研
静电纺丝是一种借助于静电场作用对聚合物溶液或熔体进行纺丝的过程,它所形成的纤维在10hm至5um范围内直径可控。静电纺丝制成的纤维膜在过滤、电子材料、组织工程支架等方面
近十年来,计算机图像分割在医学图像处理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图像分割的目的在于帮助更好地理解感兴趣的对象区域,在疾病诊断和治疗、医学图像可视化以及计算机介入手术
基于医学图像的个性化生物力学仿真,可以最大限度地忠实于个性化的解剖结构,对手术规划与导航、治疗决策等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将生物力学仿真分析的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其基础是
表面等离激元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传感技术是一项新兴的生物化学检测技术。自从Nylander和Liedberg于1982年首次将其用于气体检测和生物传感分析以来,SPR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