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对外交流的大幅增加,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走出去”的任务日益紧迫,文化外宣日益成为中国文化传播和发展中最突出的主题之一。陕西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宝鸡,作为炎帝故里和周秦文化的发祥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里的风俗多样,民风淳朴。《乡风呓语》以陕西关中西部历史为基础,以宝鸡地方石碑、民俗和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故事为对象,展现了宝鸡的古老文化习俗,和宝鸡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的特色,表达了原书作者对宝鸡人民刻苦奋斗和责任心的钦佩和赞赏。该文本的翻译目的就是要让外国人了解中国的地方文化,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以目的论为指导,有利于拓展地方文化类文本翻译研究的理论深度,可为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借鉴。基于原文语言特点分析,在目的论的指导下,作者完成了《乡风呓语》的翻译实践,并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对翻译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形成了翻译实践报告。主要发现有:基于目的论的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地方文化类文本的翻译可采取灵活的翻译技巧。词汇层面针对古代官职、文书名、古代日期、汉语四字表达、古代计量单位、方言的英译译者采用了注释、解释性翻译、直译、意译、删译和释义的翻译方法。句法层面针对文言文和长句的英译译者采用了释义、意译和分译法,并采用了英语中的独立主格结构。语篇层面针对古诗词、典故的英译,以及日常生活必需品的精细制作过程和某种小吃的制作与食用方法的详细描述,译者采用了直译、省略、注释、和删减等翻译方法。本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五章。第一章是论文的总体介绍,包括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原文介绍、文献综述以及翻译实践报告的结构。第二章介绍了翻译实践的过程,主要介绍了翻译前的准备、翻译过程中和翻译后的质量控制。第三章从目的论的角度对原文进行了分析研究,包括翻译实践的理论基础和目的论指导下的关中地方文化文本的翻译研究。第四章是案例分析,总结了具体翻译技巧在翻译实践中的使用。第五章是结语,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的主要发现和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