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的完善

来源 :大连海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yle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对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进行管理,我国国务院于1982年5月颁布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行收容遣送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均展现了磅礴的进步之势,伴随着人口流动性日益增强,公民基本权利意识日益觉醒等原因,并以2003年“孙志刚事件”为契机,我国废除了收容遣送制度,同时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正式建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至今,该制度已实行了十六年之久,作为一项社会临时救助措施,在社会稳定、保障人权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理想与可观的成果。但是,该制度在施行过程中逐步暴露了一些问题,并随着社会发展而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本文意在对我国现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并综合我国国情与社会现实,从法律角度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与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对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进行分析,在写作过程中主要运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与实证分析法,全文约4万字。第一部分,对我国现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作了基本的介绍与概述。首先对该制度施行的背景进行了剖析,其次界定了该制度是一项临时社会保障制度并具备行政给付的性质,最后辨别了收容遣送与救助管理的不同之处,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夯实基础,为下文做好铺垫。第二部分,对完善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进行阐述。论述了罗尔斯的正义理论与国家辅助性原则理论作为完善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而使得该制度具备理论方面的正当性,并从人权、社会救济以及社会秩序三个角度描述了完善该制度的现实意义。第三部分,阐述了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中的不足,从规范体系与规范适用两个角度分别进行分析探讨。规范体系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法律制度不健全、立法内容不够科学两个方面。规范适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救助范围界定不妥、救助主体权责运行机制的不足以及权利救济途径不完善三个方面。第四部分,主要介绍具备借鉴意义的域外流浪乞讨人员的具体救助制度,在总结其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完善相关制度提供参考资料。第五部分,分别从规范体系与规范适用的改进两个方面,对照第三部分中关于我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法律制度中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我国救助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主要包括:构建完整的救助制度法律体系、提高立法内容精确性、重新界定救助范围、平衡救助主体的权力与职责、健全权利救济机制等。
其他文献
本文以广州“导游词”英译为报告对象,基于彼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的文本类型理论,分析了导游词的文本特点和文本类型及其相关的翻译策略,进而从词汇和句法两大层面探讨了翻译实践主要难点,提出了相应的翻译方法。词汇层面的翻译难点包括建筑词汇、节庆日词汇、广州风俗习惯词汇以及景点地名名称的翻译,采用直译法、音译法、注释法、意译法、删译法以及增译法,从而完整地传达文信息,取得交际效果;句法层
人们在谈到文博大家张伯驹的时候,最为称道的事情之一是他购买《游春图》的故事。许多文章都是提到张伯驹购买《游春图》时,《游春图》正在玉池山房掌柜马霁川手中待价而沽,要价黄金八百两,经过一番周折,马霁川出于无奈,只得把价压到二百二十两。后嫌张伯驹兑付的黄金成色不好,又加价二十两。张伯驹只好卖掉了弓弦胡同的宅子,夫人潘素又卖掉了她自己的首饰,凑足黄金二百四十两, 终将《游春图》购得。  对于这一说法,我
我是烟族老抽一员。经历过一烟难求、计划供应、凭票购买的困苦。那年代,倘若香烟厂有熟人、凭关系,碰巧可以辗转购得一种内部销售的、无品牌图案包装的牡丹、凤凰、大前门、飞马等中高档“白壳烟”,抽抽过过瘾,是很可炫耀很有面子的。  听人说“白壳烟”属于特供内部的剩余货或次品,烟的质量好,价格便宜。至于特供烟的生产内幕和供应对象、范围,外人不知就里,似乎也是一种机密。时光流失四十多年了,如今无从查考。  隐
环境审计是当前政府审计的重要领域。文章根据环境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分析了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经济学特征,探讨了现有体制下政府环境管理的缺陷,并提出依据市场的新的环境经济政策,以此阐明了环境审计的理论依据以及对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