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酸铋钠—钛酸钡基无铅铁电陶瓷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chu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钛酸铋钠-钛酸钡基陶瓷是最有潜力的无铅铁电陶瓷体系之一,以其相对优异的介电、铁电和压电等性能而广受关注。其进一步的结构调控与性能优化是无铅陶瓷铁电领域的重要课题。本论文系统研究了[(Bi0.5Na0.5)0.9aBa0.06]1-xSrxTiO3陶瓷的结构、介电、铁电和场致应变等性能,并详细讨论了它们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以下的主要结论:Sr置换显著影响[(Bi0.5Na0.5)0.94Ba0.06]1-xSrxTiO3(x=0,0.025,0.05,0.1,0.15,0.2,0.25,0.3)陶瓷的晶体结构、介电、铁电和场致应变性能。XRD和结构精修结果表明在此陶瓷中存在两种对称性:P4bm和R3c。在Sr含量少于5%的成分中,陶瓷由这两相组成,而大于5%的陶瓷则为P4bm单相。结合介电和场致应变性能测试,确认在x=0.025存在P4bm-R3c准同型相界(MPB)。该体系陶瓷的介电温谱中存在两个介电异常,对应的温度分别为Tm和Td°Td在MPB处取极小值,而Tm则随Sr含量缓慢下降,当Sr超过25%时对应于Tm的介电异常消失。Td附近的介电异常具有明显的频率色散,且符合Vogel-Fulcher关系式,具有典型的弛豫铁电体特征。所有的陶瓷在温度远低于Td时能测试到饱和电滞回线。在Sr含量小于20%的成分陶瓷中,在Td温度上存在一个非极性相,在电场的诱导下非极性相向铁电相转变,从而导致在Td附近一定温度范围内能测试到束腰型电滞回线。Sr含量的增大将导致非极性相变得不稳定,从而使电滞回线的束腰型特征基本消失,并导致Tm附近的介电异常消失。在x=0.025成分的陶瓷中获得了最大的应变S33(0.37%)、最大的电致伸缩系数Q33(0.031m4C-2)以及最大的Smax/Emax (535pm/V)。随着Sr含量的增大,三者都是先增大,并在x=0.025处取最大值,然后缓慢减小。场致应变主要是由电致伸缩效应导致的,而x=0.025成分附近的性能最好。这是由于陶瓷中在存在P4bm-R3c准同型相界。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为了减少由于煤炭燃烧产生过多的CO2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急需能在高温烟气中直接吸收CO2的高性能材料。到目前为止,已有沸石、水滑石、陶瓷材料等多种CO2吸收材料,其中锂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光催化技术是解决日趋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开发具有高量子效率、能充分利用太阳能的高活性光催化剂则是实现该技术的关键所在。钨酸亚锡(SnWO4)因其具有可见光响应(禁带宽度约1.7eV)和资源丰富等优点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但是α-SnWO4晶体中的载流子迁移速度慢以及电子-空穴复合速率较大等缺点导致其光催化效果并不理想,限制了钨酸亚锡在催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本研究工作针对钨
准确把握青海所处历史方位,正确认识青海所处的发展水平和层次,是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根本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
学位
FeAl金属间化合物因其拥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原料成本低廉、密度低以及高温下抗氧化和抗硫化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高温轻质结构材料,从而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
当前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陶瓷及其元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但目前广泛应用的BaTiO3基正温度系数(PTC)电阻陶瓷材料大多数含铅。含Pb氧化物不可避免地因为各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