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隔代抚养家庭代际关系研究——以重庆市白池村为例

来源 :重庆工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rgaef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农村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家庭结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由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所组成的隔代抚养家庭,已成为劳动力流出比例高的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家庭类型。笔者相信,农村家庭结构和抚养方式的改变,必然导致农村家庭代际关系的改变。代际关系和传统相比,展现出诸多不同特征,尤其是表现在隔代抚养的主要承受者——祖辈、父辈与子辈之间的关系互动之中。本文写作的目的便是以隔代家庭为研究对象,观察分析农村隔代抚养家庭代际关系的现状及特征,尤其是子辈和祖辈、父辈和子辈之间的代际互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状态、重要特征及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对当代中国农村隔代抚养家庭代际关系形态进行一个基本的评价,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主要运用观察法和访谈法为主,问卷调查法为辅的实地调查方法,通过对重庆市彭水县郁山镇白池村隔代抚养家庭的调查研究,运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农村隔代抚养家庭的代际关系现状、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农村隔代抚养家庭代际关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在经济和物质支持方面,父辈与祖辈对家庭经济的支撑是双向互助的,但主要还是父辈流向祖辈;在情感沟通方面,由于父辈长期身体缺位,因此三代之间的情感沟通方式不同,祖辈与子辈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方式,而父辈与祖辈、子辈则主要是采用电话等工具进行的间接交流方式;在田间劳动和日常生活照料方面,父辈不能为祖辈提供其所需的照料和帮助。农村隔代抚养家庭代际关系呈现的特征有:祖辈承担了父辈抚养子辈的职责,父辈与子辈之间由于长期缺失亲子互动情感疏离,祖辈与父辈之间的代际交换偏向理性化。并根据隔代抚养家庭代际关系的表现和特征,从基本状况和问题两方面对其进行评价。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的分析,从国家宏观政策层面如何改善、社区支持层而如何帮助、家庭内部如何调节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社会服务主要是随着政府公共职能在一些领域的“失灵”,无法满足大众的需要,西方国家在工业化以后开始寻求政府和专门组织结合来服务大众。随后我国的学者在20世纪80年代引进社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种变化主要发生在城市,而农村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如果说中国的改革从农村开始和发动,那么其受益的主体则主要是城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在愈渐认同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确立了满足社会多元化利益主体需求的改革目标,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社会改革,为非政府组织发展提供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土地问题是农业问题的重要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影响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关键因素。目前,土地的家庭分散经营已难以满足农业产业化发
在一定程度上说,中国现代化问题的实质就是农民进入城市、转入工业,融入城市生活的问题,从根本上说就是实现市民化的问题。因而,农民工的市民化将是一个绕不开、躲不掉的趋势
社区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的共同体,不仅是社会的有机细胞,也是我国城市管理体制的末梢。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入,社区建设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而社区建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