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生态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分析与评价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o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不断索求,全球范围都面临着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问题。草地退化、森林覆盖减少、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日益加剧,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北部最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地理区位非常独特,生态状况也非常脆弱。为了缓解该地区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我国于20世纪末全面开展了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在内蒙古自治区先后进行了“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多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目前,国内对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生态环境评价大多局限于质量的评价,而对于生态工程建设后,生态环境改善效果的分析及评价的研究较少。为实现改善程度的精确量化分析,本文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背景,研究分析2000—2010这十一年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内蒙古自治区生态问题的改善情况,以及12个盟市生态环境状况的改善效果。文章主要采用MODIS影像数据,运用GIS和RS技术,对遥感数据分析处理,提取研究区的植被覆盖度的同时,结合监测数据(气象数据、林业生态工程建设数据、森林资源数据)、统计数据(社会经济数据)、土壤侵蚀数据等,在构建综合评价级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熵权法来计算指标权重,进而基于二维灰色关联模型完成重点林生态工程建设后12个盟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改善程度综合评价,并在三维灰色关联模型的基础上对11年间的12个盟市的生态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排名。文章主要结论如下:(1)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对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具体为: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地荒漠化面积减少、土壤侵蚀面积减少。(2)从分布看,内蒙古西部地区生态改善程度最大,该区域为退耕还林(草)、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集中实施的区域,工程建设对其生态状况改善效应最为明显。另一个生态状况改善明显的地区是内蒙古东部,主要取决于该地区大面积的天然林实施保护,工程效益明显。(3)11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内12个盟市的生态环境状况最优的是呼伦贝尔,其次是赤峰市,最差地区是阿拉善盟。
其他文献
2017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的成效。  “放管服”改革包括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三个方面,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  这几年“放管服”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人民群众的改革获得感明显增
水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们的健康受到了极大的威胁。为了寻求一种更加高效、绿色、低能耗的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光催化氧化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些年来,人们开始逐渐
在享受农业机械化作业为农业生产带来高效率的同时,农机安全生产事故也极大地影响到了农业生产者和农机操作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农机安全监理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农机
目的探讨在将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的前段玻切功能扩展后,行闭合式后段玻璃体切除+眼后段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8年5月~2003年11月间的12例(12只眼)眼后段异物及部分合
新疆地区是棉花生产的核心区域,该地区棉花成长期间多采用地膜栽植技术,保障棉花年产量。但该项栽植技术应用期间造成较为严重的棉田残膜污染。该文对棉田残膜回收方式、资源
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烟气脱硝技术,是目前国内主流脱硝技术,而催化剂又是SCR脱硝技术的核心。SCR脱硝催化剂的工作环境十分恶劣,多种因素会导致催化剂活性逐渐下降,并最终成
近年来,呼和浩特市日光温室番茄生产面积逐年扩大,但由于种植户多为新增菜农,缺乏对设施番茄种植技术的必要了解,生产中经常出现各类问题。该文从品种选择、培育壮苗、植株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