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主要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lymphocyte ratio,NLR)与冠状动脉侧枝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之间的关系。对象与方法:选择苏北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收治的诊断为AMI,并在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纳入210例。将这些患者根据造影结果按照Rentrop分级进行分组。Rentrop分级0级的为无侧枝循环组,Rentrop分级1-3级的为侧枝循环组。入院后详细采集相关病史: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服用药物情况,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CCB),他汀类。根据身高与体重计算出身高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并于术前及次日清晨留取血标本:空腹血糖,肌酐,尿酸,D-D聚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HDL-C),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血小板分布宽度,根据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计算NLR。根据造影结果确定病变血管数,根据冠脉造影结合心电图检查情况确定罪犯血管。应用统计软件SPSS22.0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并绘制NLR预测侧枝循环形成情况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9月共有21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纳入比较,根据CCC情况分为无侧枝循环组共74例,侧枝循环组共136例。对这两组一般资料及病史分析提示:在年龄、性别(男性)、BMI、吸烟史、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服用ACEI或ARB类、CCB类、他汀类药物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糖尿病(36.5%vs23.5%)方面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间临床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在空腹血糖、尿酸、D-D聚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HDL、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血小板分布宽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肌酐(77.78±21.64vs71.27±14.97)、白细胞(10.85±3.59vs9.32±3.12)、中性粒细胞(8.66±6.05vs4.81±2.94)、淋巴细胞(1.31±0.58vs1.83±1.03)及NLR(8.55±6.16vs4.84±2.97)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间罪犯血管及病变血管支数分析,两组在病变血管数及罪犯血管是回旋支(left circumflex,LCX)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罪犯血管是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59.5%vs39.0%)或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RCA)(25.7%vs41.9%)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CC形成情况与NLR(OR=1.210,95%CI:1.103~1.328;P<0.05)水平负相关,其相关性独立于白细胞、肌酐、罪犯血管存在。NLR预测无侧枝循环形成的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预测CCC形成不良的最佳节点是7.311,敏感性为0.527,特异性为0.794,曲线下面积为0.713(95CI:0.642~0.784,P<0.05)。结论:1.在AMI患者中,NLR水平和CCC情况相关,且高NLR水平是CCC形成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2.糖尿病、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肌酐、罪犯血管的不同与AMI患者CCC形成相关。3.年龄、性别、BMI、吸烟史、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及服用ACEI或ARB类、CCB类、他汀类药物、空腹血糖、尿酸、D-D聚体、甘油三酯、总胆固醇、LDL、HDL、血红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血小板分布宽度、病变血管数与AMI患者CCC形成无明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