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圈形成的动力机制及演变分析——以徐东商圈为例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z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新商业业态的出现以及消费者新消费观念的形成,我国城市商业空间结构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商业发展的转型期,新的商业网点不断出现、传统的商业网点的布局不断演化。了解商圈内部的空间结构变化的规律和演进过程的特点对如何完善城市商业网点的布局,合理控制商业网点的规模、结构、密度,避免因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而造成的恶性竞争,已经成为城市商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对商圈形成的动力机制和一般演进过程的分析后以徐东商圈为例,对商圈内部商业网点的空间结构变化的规律性进行探讨,有助于解释转型期中国大城市的商业空间结构演变的过程及特点。 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说明研究的背景、意义、对国内外商圈的空间研究进行综述,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并解释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第二部分是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三部分是对商圈形成的动力机制、发展变化的影响因素、动态演变的一般规律和变化的趋势进形一般的过程研究;第四部分是以徐东商圈为案例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实证研究;第五部分是结论部分,对本文研究的结论进行分析和归纳。
其他文献
本文在理论分析与室外试验相结合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统计方法分析树木蒸腾动态特征,并对树木蒸腾与气象因子关系进行探讨;利用单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成分分析、BP神
城镇化是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中,非农产业向城市汇聚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是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
城市扩展的时空模拟与科学预测对于城市健康发展、功能完善及空间优化意义日臻凸显。长沙作为“两型”社会实验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加上其“山、水、洲、城”的建设
水土保持问题已不仅是一个学科的专业性问题,已成为各学科领域共同研究的复合性问题。农村居民点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水土保持的全新领域。农村居民点的水土保持既是一个生态环境
本文以经济欠发达地区四川省安岳县为例,在69个乡镇中选取39个乡镇为研究对象,依据近5年(2008-2012)的统计数据,选取9个社会经济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各乡镇的综合实力,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公路技术等级日益提高,里程不断增长,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的顺畅进行是保障公路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时,Internet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地理信息系统(GIS)
现代人起源的时间、地点和环境背景是当今古人类学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二种主要假说“非洲起源”和“多地区连续演化”已激烈争论了近二十年。东亚直立人(Homo erectus)和早期
农用地定级和估价是从不同角度对农用地质量的评定和量化,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校验的关系。通过对数年来定级估价成果进行分析,往往出现农用地单元定级指数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