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码安全控制的入侵容忍系统的研究

来源 :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loveshe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络攻击的趋势是攻击技术越来越复杂,攻击行为越来越频繁,这些攻击严重威胁着网络使用者的利益。第一代安全系统依靠密码学、可信的计算基础、认证、防火墙、访问控制和其他的外围防卫来抵御入侵行为。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满足部分非常保密的用户的需求,但实施成本非常高,在当前网络环境下,此种方法难以实施。并且,它没有提供防止内部人员非法行为的措施。第二代安全系统涉及到用入侵检测技术来标识普遍存在的防卫漏洞。但尽管采取了众多的防护措施,信息系统仍不可避免地受到攻击。为了在面对攻击的情况下,信息系统仍然能持续地为预期的用户提供及时的服务,需要有效的防护措施,入侵容忍技术被视为第三代安全技术的核心,属于网络安全的可存活性范畴,是一种很有效的保障措施。入侵容忍系统在检测到攻击行为后,应识别已被攻破的系统组件,评估破坏程度,进而触发入侵容忍机制,动态地对软硬件资源进行自我配置来优化性能、功能和安全性,平滑地降低系统的功能和性能,保持尽量多的关键功能模块的正常运行,这在某些应用场合非常必要。本文旨在对入侵容忍技术进行研究,建立了一个基于代码访问控制(Code Access Control)和角色访问控制(Role Based Access Control)的入侵容忍系统体系结构。该系统具有入侵检测,策略重配置管理,服务监控,审计控制等功能,能对入侵行为进行检测,对服务业务进行保护,通过多样化的网络和服务策略来达到系统对入侵的容忍能力作者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1.对入侵容忍系统按照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对现有的容忍入侵技术进行分类介绍。2.分析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的内容和成果,包括:UIUC的ITUA(Intrusion Tolerance by Unpredictable Adaptation)项目、DUKE大学的SITAR(A Scalable Intrusion Tolerant Architecture for Distributed Services)项目、国内的并行RC控制模型等。分析了它们的特点,然后根据入侵容忍系统的需求和恶意代码进入系统的过程,提出对代码访问进行控制,据此进行入侵分析。并归纳出一种新的入侵容忍分析机制——基于证据的代码访问控制(EBCAC)机制,并提出了它的一种形式化解释。讨论了它的工作原理。3.在基于证据的代码访问控制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入侵容忍体系结构,并对关键技术——容忍触发机制和容错机制的设计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我们还对该系统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引入了传统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考虑在入侵容忍触发机制和错误恢复模块中把角色访问控制和于证据的代码访问控制两者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入侵容忍体系结构,并讨论了其中入侵容忍触发模块的初步实现。本文的创新性主要体现为:从代码的角度考虑是否系统发生入侵,而不是像普通的入侵检测技术主要侧重于检测系统状态来考虑是否系统发生入侵;并且提出了一个融合代码访问控制和角色访问控制两种机制和多种安全策略的体系框架。
其他文献
计算机安全风险分析随着计算机系统安全问题的日益严重而受到广泛重视。因为其处理对象的庞大和复杂,风险分析需要自动化的方法实现以保证其实时性。风险分析方法的发展目前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带给人类的影响日益扩大,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普及,同时也使得信息的安全问题日渐突出而且情况也越来越复杂。 信息安全是
入侵活动的日益猖獗使得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产品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网络的安全性。但是,网络安全技术发展的同时,入侵技术也在
软构件技术是进行软件复用的高级阶段,而分布式实时系统的成熟又必然和精确的实时构件模型联系在一起。在当前分布式实时软件工程的发展中,实时构件库的管理成为一个不可避免
网格计算已经成为下一代并行和分布式计算,它聚集了大量分散的异构资源来解决科学、工程和经济上大规模的并行任务。在网格环境中,当一些计算任务对资源有很高的要求,需要同步访
近年来,生命科学研究蓬勃发展。各个生命科学领域产生了大量生物数据,形成了众多大规模的生物数据库。如何利用这些生物数据,进行高效的生命科学研究是生物信息学的主要工作之一
伴随着网络和远程教育的发展,教学资源的共享和教学系统的互操作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的问题。在教育部的领导下,我国开始了远程教育技术规范的研究和制定工作,着重解决
针对企业和单位个人防火墙的独立性缺点,不易被集中管理的缺点,对其改进,将分散的个人防火墙,通过中心管理平台服务端集中管理。本文研究内容分为主机防火墙和中心管理两大部分,在
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来方便、快捷的存储和交换各种信息资
近几年来,Internet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其发展主要归功于万维网的发展和多媒体应用的层出不穷。同时,随着通信硬件和蜂窝技术的突飞猛进,在异质网络上支持Internet业务成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