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驴产业正在蓬勃发展,但产业技术总体落后,其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母驴繁殖力低。本课题以集约化饲养的德州驴为研究对象,主要探索母驴发情和排卵的调控技术,以及妊娠期与受胎月份和胎儿性别的关系,以达到诶驴产业生产繁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PGF2α类似物处理对母驴发情周期的影响:分别在母驴排卵后第3天(D3)、第5天(D5)和第7天(D7)肌肉注射0.4mg氯前列烯醇钠;在母驴排卵后第5天分别注射不同剂量氯前列烯醇钠(0.2 mg,0.4 mg,0.6 mg),用直肠超声波检查卵巢和子宫,观察黄体和卵泡形态以及排卵间隔,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异。(2)GnRH类似物处理对母驴排卵的影响:母驴肌肉注射GnRH类似物1.6 mg,24 h后,每隔2 h直肠超声波检测卵泡发育状态,分析药物处理后母驴的排卵规律。(3)研究母驴同期发情的前列腺素类似物处理方案:试验驴群分别用以下六组方案处理,A组(氯前列烯醇钠连续两次注射+氯前列烯醇钠连续两次注射+GnRH类似物)、B组(氯前列烯醇钠+氯前列烯醇钠+GnRH类似物)、C组(律胎素+律胎素+GnRH类似物)、D组(氯前列烯醇钠+律胎素+氯前列烯醇钠+律胎素+GnRH类似物)、E组(律胎素连续两次注射+律胎素连续两次注射+GnRH类似物)和对照组,比较不同组间母驴的发情、排卵和受胎差异。(4)母驴妊娠期的变化规律:根据驴场生产记录,分析受孕月份和驴驹性别对妊娠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氯前列烯醇钠能促进母驴黄体溶解、缩短排卵间隔。D3组母驴从药物处理至黄体溶解的时间间隔为2.93±1.52 d,与D5组(2.33±1.52 d)和D7组(2.36±1.57 d)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D3组母驴的排卵间隔为11.32±2.67 d,与D5(13.33±1.63 d)组和D7组(13.31±2.60d)差异显著(0.01<P<0.05),而D5和D7组的排卵间隔差异不显著(P>0.05),且所有处理组与对照组(22.76±1.16d)差异极显著(P<0.01)。各组间排卵率(D3:97.7%;D5:93.3%;D7:90.0%;对照组:97.7%)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组排卵直径显著小于对照组(D3:35.75±2.87mm;D5:35.93±3.17 mm;D7:36.33±3.27 mm vs 36.23±3.49 mm)(0.01<P<0.05)。母驴在排卵后第5天分别用不同剂量氯前列烯醇钠处理后,0.2 mg组在72 h内的黄体溶解率为90.0%,0.4 mg组为93.3%、0.6 mg组为90.0%,组间差异不显著(0.01<P<0.05),黄体期和排卵率差异也不显著(0.01<P<0.05)。(2)母驴注射GnRH类似物后32-48 h排卵率为78.95%,其中36-44 h是排卵最集中时段。(3)在五种同期发情方案中,B、D和E组能显著提高母驴同期发情率(46.4%、41.7%、50%vs 25%,0.01<P<0.05),但排卵率差异不显著(92.3%、90.0%、90.0%vs 87.5%,P>0.05),B、D组的妊娠率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33.3%、33.3%vs 28.6%,0.01<P<0.05),而E组妊娠率(63.2%)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4)母驴的妊娠期与受胎月份有关,在2月至10月受胎的母驴,其妊娠期呈先下降后平缓的趋势,其中7月受胎的妊娠期最短,为356.61±15.38 d。超过60%母驴妊娠期为351-370 d,平均产驹间隔为411.02±48.96 d,产驹间隔>410 d的母驴达到33.33%,产驹间隔≤365 d的仅为3.70%。结论:母驴排卵后3天注射0.4 mg氯前列烯醇钠可以使排卵间隔缩短近一半时间;肌肉注射1.6 mg GnRH类似物能有效诱导母驴定时排卵;律胎素四次注射方案可以有效促进母驴同期发情,提高受胎率;受胎月份影响母驴妊娠期,其中6-10月份受胎的母驴妊娠期最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