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同时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美术欣赏活动有效性的提高,对于深化幼儿园美术教育改革,促进幼儿人格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美术欣赏活动以游戏为载体,注重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进行体验感受,是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一种新型模式。研究者以S园27名幼儿教师为调查对象,课堂观察幼儿和教师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行为表现,通过整理分析收集的资料,发现当前美术欣赏活动开展存在以下问题:素材选择单一化,传统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指导评价能力不够、游戏空间不足等问题。分析原因可能有以下方面:教师自身的审美素养不够,在美术欣赏活动中创设游戏的意识薄弱,教师在活动开展中鲜有对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存在“过度指导”、“指导不当”和“不指导”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三轮行动研究以探索解决方案,研究结果表明:1.建构材料拼搭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行动研究中探索了角色扮演、故事情境、肢体游戏、音乐律动、建构材料拼搭等方式来开展美术欣赏活动,通过开展活动后幼儿反馈:第一,幼儿最喜欢用建构拼搭的方式来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第二,在轮廓清晰、线条明朗、具体的事物上幼儿会采用拼搭的方式。2.幼儿的美术欣赏能力随年龄的增加而提高,美术欣赏活动的关键时期是4—5岁。中班幼儿的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情感有一定的发展。并且具有一定的审美偏好,幼儿偏爱选择生活中熟悉的、接触过的事物。素材选择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具体到抽象。3.教师的指导能力是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重点。教师在导入、实施、评价环节进行有效的指导,并把游戏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中,在导入环节中加入手指游戏或谜语、故事情境等,在组织实施中创设多种游戏情境,并进行评价。教师根据教育情境,适时介入指导,能加深幼儿对美术作品的理解。4.多元与多主体评价是中班幼儿开展美术欣赏活动的重要保障。幼儿是评价的主体,要以幼儿自评、同伴他评为主,辅之以教师和家长评价。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欣赏过程、聆听幼儿的故事并关注幼儿创意的表达。最后,根据本研究结果向幼儿园、幼儿教师在开展美术欣赏活动中提出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幼儿园方面:采取“培训”和“培养”两种途径培养师资,配齐硬件资源、优化课程设置。幼儿教师方面:加强自身的美术欣赏能力、活动开展后及时反思,加强美术欣赏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能力,提升美术欣赏活动中创设游戏情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