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认股权证藉股权分置改革之机被推出市场,发展势头极其迅猛,目前已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继股票之后的第二大交易品种,交易金额更是超过中国香港、德国等著名市场,居全球第一。
认股权证作为一种金融衍生产品,其发行上市对标的股票有可能产生正面或负面影响。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和机理,不仅有利于权证发行人、投资者等市场参与主体加深对认股权证的理解和做出正确决策,而且有利于证券监管机构改进制度设计,加强市场监管,促进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特别是在我国积极推进资本市场改革,逐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的背景下,具有更为特殊的意义。
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以金融衍生产品(认股权证)发行上市对基础产品(标的股票)影响的三个假说--风险对冲假说、价格压力假说、信息假说为理论基础推导出若干待检验的实证假设,并选择2005年至2007年在沪、深交易所上市的38只认股权证及其标的股票为样本,就我国认股权证发行上市对标的股票的短期和中长期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论文首先阐述了认股权证的定义、分类和主要特点,回顾了认股权证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并对我国认股权证的发行状况进行描述和分析。其次,运用同均值检验和事件研究法,就认股权证发行上市前后标的股票短期的交易量效应和价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再次,采用方差齐性检验、GARCH模型和虚拟变量等计量方法,对标的股票在认股权证上市交易前后中长期的收益率变化、系统性风险变化和波动性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在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出全文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