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湘黔交界地带人群互动与区域社会变迁——以锦屏为中心的考察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nerg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湘黔交界地带的锦屏县为研究范围,以区域社会变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区域历史建构历程,村落中人群的迁徙与互动以及教育、婚俗、社会秩序等变迁的梳理,试图揭示锦屏地区多元的地域特征。
  本文围绕着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首先对锦屏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行政区划、人群结构做了一个基本的介绍,接着梳理了区域的历史背景及其早期开发过程。在这两项都有了一定的交代后,对区域内的人群做了一个分类,一个就是明代调北征南而来的军事屯堡移民,一个则是清代随着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而进入的各种民间移民。
  第二章选取了锦屏县域内的两个典型村寨作为个案研究。文本材料都是依托于我在田野中的观察、访谈与收集所得,而当下的情境确实是过去的历史不断演变的结果。第一个村寨选取了军事移民聚落铜鼓村。铜鼓村现在以曹、刘、徐三姓为主,他们入籍定居后因为生存权利等问题而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除此之外,铜鼓与土司寨之间有着空间、风水、墓地之争,这实则是反映了不同身份的人群之间复杂的互动过程;第二个村寨选择了苗寨平鳌。平鳌是以姜姓为主的清水江边的一个因大量种植山林而发展起来的小村寨,姜姓的迁徙与定居是因看重清水江地理位置的优势。平鳌在清代前期是属于不入国家版图的生苗之地,而后因为清水江木材贸易等原因,平鳌寨主动向黎平府“输粮入籍”,成功地实现了与王朝国家的牵连,并成为了山客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章,探讨了锦屏地区的教育变迁。教育作为一种软性力量,对于形塑地方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官学为代表的学校教育在此地设立后,使得汉字的书写习惯以及以儒家的一套思想观念在此地流播,其实也就是国家意识开始渗入。而教育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培养了人才,还推动了区域社会的文明进程。
  第四章,讨论了锦屏地区的婚俗变迁。婚俗变迁立足于大的社会背景,即王朝国家对于边陲之地的开发、清水江木材贸易的繁盛以及咸同苗乱带来的影响。婚俗改革的内容以“转娘头”、“舅公礼”为核心,婚俗改革背后是对于人群关系的调整,也为地方社会带来新的面貌与图景。
  第五章,讨论了锦屏地区的社会组织与乡村秩序的演变。首先,以“三营”为对象论述了其在咸同兵燹的大背景之下是如何从款组织演变成为团练以达到
  对于地方社会的有效管理。其次,利用大量的民间文献资料分析了以中央王朝、地方社会精英以及社会组织等为代表的各种力量通过修路、桥、津渡,建立学校、宗祠、庙宇等积极的行为去构建起地方的一套秩序体系。而当这些具有教化意义的手段失效之时,相关力量又会及时调整,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去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之目的。
  综上,本文想力图呈现的观点是:明清以来,随着中央王朝对于锦屏地区的拓殖经营,以及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繁盛,使得这里的人群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区域社会变迁,正是不同人之间活动的结果。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人互动与碰撞,逐渐开拓出了锦屏区域社会的多元文化与多样景观。这样就形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杂居的历史格局。
其他文献
如果我们给文学模式作一基本分类的话,其实只有两类:叙事和抒情。抒情模式主要集中在诗歌。由于情感类型的有限性,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抒情诗歌中的意象或者形象是普遍化甚至是类型化的。如果说叙事类文学文本的叙事只能在具体的时间和地点中展开的话,那么诗歌是没有这个讲究的,诗歌的形象或意象是高度概括的。我们在阅读何其芳的《秋天》时,就不会去追问这“秋天”是哪一年的“秋天”,是什么地方的“秋天”。何其芳的《秋天
期刊
《骑桶者》作为卡夫卡表现主义作品的代表作,对于初次接触西方现代派小说的高中生来说有一定的阅读难度。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工业文明快速发展中现代人所面临的困境,卡夫卡的人生经历与个性心理等,都是解读作品的障碍。如何帮助学生在课堂内扫除这些障碍,聚焦要点、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共享思考的快乐,成为教学设计的重、难点。对此,笔者设计了“学历案”,并以此为“支架”,帮助学生利用助读提示及材料进行自主阅读、合作
期刊
我校高二年级有学生在作文中这样描述她的新课堂:教师不再自言自语了,他总是鼓励我们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畅所欲言的迷人课堂,我仿佛找到了“鱼有了水”的感觉。  省教科院方院长在参观我校的课堂变革后曾在《中国教育报》上写道:永嘉中学曾几何时也作茧自缚于“传授”,虽使出十八般“武艺”,但总是事与愿违,得不偿失。为此,几年前,校长决意“转身”,高扬“自主学习”的旗帜,尝试巅覆传统课堂教学,走一条改革新路。结
期刊
摘 要:高考现代文阅读题所取文本,应当力求文质兼美,起码得文从字顺,没有明显的语用失误。然而,2015年天津卷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云和梯田》中存在不少语用瑕疵,涉及字词、语法、逻辑、修辞等不同方面。高考阅读题文本语言文字失范,不仅有损于高考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而且也有损于语文课程的形象和尊严;不仅影响当届考生、当届高考,而且将长久影响未来的考生、未来的教学。  关键词:高考试题;现代文阅读;语言规
期刊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说:“现在不是已经到了寻求完全不同的教育体系的时候了吗?我们要学会生活,学会如何去学习,这样便可以终身吸收新的知识;要学会自由和批判地思考;学会热爱世界并使这个世界更有人情味;学会在创造过程中并通过创造性工作促进发展。”怎样学会如何去学习呢?该报告中说:“学习过程现在正趋向于代替教学过程。”“我们今天把重点放在教育与学习过程的‘自学’原则上,而不是放在传统教育
期刊
桥存在于世界各地,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人们适应和改造自然所共同塑造的建筑物之一。将桥视为对被隔开的两端进行跨越性连接的通道,则是对桥梁的普遍性概括。贵州省扁担山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区之一,近二百年当地桥梁的营建活动从未间断,凹子寨的村民更是以修桥而著名。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凹子寨周围有5座公路桥梁,2座水道桥与该村直接相连,大部分出自该村的石匠之手。桥梁已经成为这一地区无声历史的见证者,不同时期修建的桥梁都是当时时代特征的缩影,是展现当地历史的重要窗口。因此,本文以桥梁营造的时间顺序作为历史考察的线索,将
语文的秘密和魅力不在理念,而在于表现生活;不在理性的推演,而在形象演绎;不在模式,而在性灵飞扬。保持优秀的民族本真精神与培养创新能力一样,是人文的两翼,共同构成民族的张力。  老于在市里举行的公开课终于要进行了,上的是《荆轲刺秦王》。公开课放在深秋进行。秋主收,冬主藏,这是昭昭天道。文人所谓为天地立心,其实天地本来就有“心”,从不假手人立,返道而行就是立。天之心在民,在自然。人敬之、和之,即为立。
期刊
2015年浙江省高考语文的作文题如下: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
期刊
2011年,舟山市普陀区东港中学提出“教育让生活更幸福”的办学理念,以“打造一所充满幸福感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城区学校”为办学愿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幸福公民”为培养目标,确立了“德育为先,特色发展,整体优化”的学校发展策略和“品德为先,特长发展,全面提高”的育人策略。围绕学生成长方式的转变,学校开始进行“双四合一”(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居民;接受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服务性学习)的育
期刊
“翻转课堂”,是时下教学变革的热点词汇,即是将传统课堂的教学环节前置。传统课堂是教室里老师授课,回家后学生做作业;“翻转课堂”是学生在家初步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则是答疑解惑、练习反馈,当堂指导等,从而达成以“学”为中心、“生动”学习的高效课堂。我校通过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打造云学习终端,师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全面推进翻转课堂教学变革。作为一门综合性的文科课程,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该如何“翻转”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