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湘黔交界地带的锦屏县为研究范围,以区域社会变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区域历史建构历程,村落中人群的迁徙与互动以及教育、婚俗、社会秩序等变迁的梳理,试图揭示锦屏地区多元的地域特征。
本文围绕着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首先对锦屏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行政区划、人群结构做了一个基本的介绍,接着梳理了区域的历史背景及其早期开发过程。在这两项都有了一定的交代后,对区域内的人群做了一个分类,一个就是明代调北征南而来的军事屯堡移民,一个则是清代随着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而进入的各种民间移民。
第二章选取了锦屏县域内的两个典型村寨作为个案研究。文本材料都是依托于我在田野中的观察、访谈与收集所得,而当下的情境确实是过去的历史不断演变的结果。第一个村寨选取了军事移民聚落铜鼓村。铜鼓村现在以曹、刘、徐三姓为主,他们入籍定居后因为生存权利等问题而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除此之外,铜鼓与土司寨之间有着空间、风水、墓地之争,这实则是反映了不同身份的人群之间复杂的互动过程;第二个村寨选择了苗寨平鳌。平鳌是以姜姓为主的清水江边的一个因大量种植山林而发展起来的小村寨,姜姓的迁徙与定居是因看重清水江地理位置的优势。平鳌在清代前期是属于不入国家版图的生苗之地,而后因为清水江木材贸易等原因,平鳌寨主动向黎平府“输粮入籍”,成功地实现了与王朝国家的牵连,并成为了山客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章,探讨了锦屏地区的教育变迁。教育作为一种软性力量,对于形塑地方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官学为代表的学校教育在此地设立后,使得汉字的书写习惯以及以儒家的一套思想观念在此地流播,其实也就是国家意识开始渗入。而教育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培养了人才,还推动了区域社会的文明进程。
第四章,讨论了锦屏地区的婚俗变迁。婚俗变迁立足于大的社会背景,即王朝国家对于边陲之地的开发、清水江木材贸易的繁盛以及咸同苗乱带来的影响。婚俗改革的内容以“转娘头”、“舅公礼”为核心,婚俗改革背后是对于人群关系的调整,也为地方社会带来新的面貌与图景。
第五章,讨论了锦屏地区的社会组织与乡村秩序的演变。首先,以“三营”为对象论述了其在咸同兵燹的大背景之下是如何从款组织演变成为团练以达到
对于地方社会的有效管理。其次,利用大量的民间文献资料分析了以中央王朝、地方社会精英以及社会组织等为代表的各种力量通过修路、桥、津渡,建立学校、宗祠、庙宇等积极的行为去构建起地方的一套秩序体系。而当这些具有教化意义的手段失效之时,相关力量又会及时调整,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去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之目的。
综上,本文想力图呈现的观点是:明清以来,随着中央王朝对于锦屏地区的拓殖经营,以及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繁盛,使得这里的人群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区域社会变迁,正是不同人之间活动的结果。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人互动与碰撞,逐渐开拓出了锦屏区域社会的多元文化与多样景观。这样就形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杂居的历史格局。
本文围绕着五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一章首先对锦屏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行政区划、人群结构做了一个基本的介绍,接着梳理了区域的历史背景及其早期开发过程。在这两项都有了一定的交代后,对区域内的人群做了一个分类,一个就是明代调北征南而来的军事屯堡移民,一个则是清代随着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而进入的各种民间移民。
第二章选取了锦屏县域内的两个典型村寨作为个案研究。文本材料都是依托于我在田野中的观察、访谈与收集所得,而当下的情境确实是过去的历史不断演变的结果。第一个村寨选取了军事移民聚落铜鼓村。铜鼓村现在以曹、刘、徐三姓为主,他们入籍定居后因为生存权利等问题而有着不同的话语表达。除此之外,铜鼓与土司寨之间有着空间、风水、墓地之争,这实则是反映了不同身份的人群之间复杂的互动过程;第二个村寨选择了苗寨平鳌。平鳌是以姜姓为主的清水江边的一个因大量种植山林而发展起来的小村寨,姜姓的迁徙与定居是因看重清水江地理位置的优势。平鳌在清代前期是属于不入国家版图的生苗之地,而后因为清水江木材贸易等原因,平鳌寨主动向黎平府“输粮入籍”,成功地实现了与王朝国家的牵连,并成为了山客群体中重要的一部分。
第三章,探讨了锦屏地区的教育变迁。教育作为一种软性力量,对于形塑地方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官学为代表的学校教育在此地设立后,使得汉字的书写习惯以及以儒家的一套思想观念在此地流播,其实也就是国家意识开始渗入。而教育的发展,不仅为当地培养了人才,还推动了区域社会的文明进程。
第四章,讨论了锦屏地区的婚俗变迁。婚俗变迁立足于大的社会背景,即王朝国家对于边陲之地的开发、清水江木材贸易的繁盛以及咸同苗乱带来的影响。婚俗改革的内容以“转娘头”、“舅公礼”为核心,婚俗改革背后是对于人群关系的调整,也为地方社会带来新的面貌与图景。
第五章,讨论了锦屏地区的社会组织与乡村秩序的演变。首先,以“三营”为对象论述了其在咸同兵燹的大背景之下是如何从款组织演变成为团练以达到
对于地方社会的有效管理。其次,利用大量的民间文献资料分析了以中央王朝、地方社会精英以及社会组织等为代表的各种力量通过修路、桥、津渡,建立学校、宗祠、庙宇等积极的行为去构建起地方的一套秩序体系。而当这些具有教化意义的手段失效之时,相关力量又会及时调整,通过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去约束人们的行为从而以达到社会的和谐稳定之目的。
综上,本文想力图呈现的观点是:明清以来,随着中央王朝对于锦屏地区的拓殖经营,以及清水江木材贸易的兴起繁盛,使得这里的人群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而区域社会变迁,正是不同人之间活动的结果。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人互动与碰撞,逐渐开拓出了锦屏区域社会的多元文化与多样景观。这样就形成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大杂居的历史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