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政治委婉语的顺应关联模式分析——以奥巴马和布什演讲为例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tma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委婉语是委婉语的一个重要分支,长期以来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政治委婉语被广泛地使用于政治交流领域,并且可以为语言研究提供丰富的语料。大多已有的关于政治委婉语的研究都局限于解释其应用和交际原则方面,对运用在语言交流中的政治委婉语具体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作出充分解释的研究仍稍显缺乏和不足。  本文以顺应-关联模式为理论框架来解释政治委婉语的生成以及理解过程,从而反映出总统政治演讲中使用政治委婉语所包含的政治内涵,并论证顺应-关联模式在委婉语方面的合理性。  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分析美国总统奥巴马和布什的二十篇政治演讲中的政治委婉语,并以冉永平提出的顺应-关联模式为理论基础,分析政治委婉语在政治演讲中的生成过程。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演讲者通常会在演说当中使用一些政治委婉语,从而使得他们的政治言论能够更容易地被听众所接受。本文通过对所选语料的分析,列出政治委婉语的选择策略以及顺应情况,从而揭示出所选共二十篇政治演讲中政治委婉语的使用情况。  本研究认为,政治委婉语作为一种言语交流的重要手段,是基于说话者对所说话题和听话者之间的关联假设而产生的。通过对政治委婉语的认真分析,发现话语的交际过程是语境因素和语言结构相互顺应的动态的过程,大多数运用于政治演讲中的政治委婉语都倾向于顺应听众的心理世界。此外,还发现政治委婉语的关联顺应过程是一个策略选择的过程。  本文选取了美国总统奥巴马的十三篇演讲和布什的七篇演讲,在顺应-关联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对英语政治委婉语进行分析,进一步解释其功能以及生成和理解的过程,这项研究对跨文化交流,英语教学与学习以及政治交流策略的研究等各方面都具有一些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熟语是经过长期历史积淀形成的,是语言的精华,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而数字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除了其本身的计数意义,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恰当地使用俄英语言中含有数字的
基于韩礼德所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语言具有三大纯理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其中人际功能表示语言具有表达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内心活动的功能,它反映出人与
A.S.拜厄特是享誉当今国际文坛的文学批评家及小说家。批评家及小说家的双重身份赋予了她的小说文本的不同的叙事角度,使她通过对文学技巧的娴熟驾驭来表达她本人对文学研究
本文从杰夫·维索尔伦所提出的顺应论的视角探讨翻译研究,并根据作者本人对弗吉尼亚·伍尔夫的随笔集《飞蛾之死及其他》的尝试翻译进行研究。   顺应论是维索尔伦在他的
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最具才华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她以其细腻的语言、极富现代主义艺术气息的叙事风格,在现代短篇小说的创作上进行了大胆创新,为英国短篇小说创作注入了新的
《昕夕闲谈》是中国近代小说史上最早的在杂志上连载的长篇翻译小说,该小说从同治十一年(1872)开始在《瀛寰锁记》上连载,同治十三年(1874)停止。其译者经考证是《申报》第一任主笔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传奇作家。他的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都独具特色。《红字》是霍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同时也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象征主义
针对南芬露天矿多分期分区开采的特点,规划不同分期分区的剥岩进度,适时优化采区的运输道路和开采计划,形成近距离运输道路,并发挥破碎-胶带运输系统的优势,缩短生产车辆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