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南方草地资源丰富,但绝大部分饲草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现已开发利用的草地也存在载畜量不高、利用不合理等问题。本研究针对阻碍南方人工草地高效利用的技术瓶颈问题,以贵州黑山羊为试验对象,在南方典型人工混播草地类型上,研究山羊和草地的牧草生物量对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的响应以及划区轮牧加补饲的放牧方式对山羊及草地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对山羊及草地牧草生物量的影响以贵州黑山羊母羊为研究对象,采用称重法和齐地刈割法测定羊体重、血清生化指标和草地牧草生物量对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的响应。结果显示,不同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影响着放牧草地牧后牧草生物量以及草地恢复的速度,划区轮牧方式相对持续放牧方式更利于草地可持续利用;放牧强度增加不利于牧后草地的恢复;同等放牧强度下,持续放牧的羊只前期(18天前)增重优于划区轮牧,而后期(18天后)增重低于划区轮牧,同种放牧方式下,放牧强度增加不利于羊只的增重;放牧强度和放牧方式均影响羊只的血液生化指标,划区轮牧羊只的抗病力优于持续放牧羊只。综合分析,当补精料0.15kg/d/只时,贵州黑山羊的理想放牧技术是载畜量为15只/hm2,轮牧周期为24天,每个小区放牧6天。2.放牧加补饲对山羊及草地牧草生物量的影响以贵州黑山羊母羊、贵州黑山羊羯羊为研究对象,采用称重法和齐地刈割法测定羊体重、血清生化指标和草地牧草生物量对不同放牧强度下放牧加补饲的响应。结果显示,放牧强度影响牧后草地牧草生物量以及草地恢复的速度:就整体上,轻牧组的羊只增重效果>中牧组的羊只增重效果>重牧组的羊只增重效果,同组母羊的增重效果显著高于羯羊增重幅度(P<0.05)。综合分析,放牧加补饲可有效提高放牧草地的载畜量以及经济效益,放牧强度增加并不会导致养羊的经济效益提高;当补饲精料0.15 kg/d/只+酒糟-豆渣混合料1 kg/d/只时,贵州黑山羊的理想放牧技术是载畜量45只/hm2,轮牧周期为24天,每个小区放牧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