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青团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后备军,通过组织引导青年,不断打牢党在青年群众中的基础,同时团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组织,通过服务青年实现凝聚青年的目标。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方面,在农村地区传统的团组织体系很难联系到青年,另一方面农村区域经济中聚集了大量的青年,而团组织的工作不能与时俱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共青团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脱离青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团中央提出开展农村区域化的团建。开展农村区域化的团建,是为了适应农村区域经济发展和青年聚集的客观规律,也是为了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青年的创业就业,实现有效覆盖农村青年的目标。加强团组织自身建设,坚持从青年需求出发,突出服务青年的职能,立足“第三部门”满足青年需求,是团组织恢复影响力的基础。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返乡青年的创业就业困难,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突出任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共青团开展工作的重要经验。综上所述,团组织的职能和地方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开展农村区域化团建的因素。论文在整体分析徐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青年聚集现状、团组织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开展团建工作的基本思路。重点研究丰县、沛县、睢宁县建立团的组织、规范团的制度、开展团的活动情况。在总结归纳三种团建模式的基础上,推动徐州农村区域化团建工作的全面发展。本文除结语部分外,全文共分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阐述了选题的缘由和研究的意义,列举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以及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分别论述了国外“第三部门”研究情况,国内将团组织作为“第三部门”研究的现状、同时分析了国内农村区域化团建研究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对共青团组织、“第三部门”、农村区域化团组织建设等概念和区域化发展、社会治理等理论进行了界定与说明,归纳加强团组织建设和区域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分析农村区域化团建的意义,提出突出服务职能是团组织发挥“第三部门”的特性参与社会治理,开展区域化团建的基础。第三部分,分析徐州农村区域化团建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原因。通过研究农村青年和基层团组织的基本情况,重点总结丰县、沛县、睢宁县为代表的区域化团建典型案例,阐述产业园牵头的“产业园—乡镇团委—农村合作组织”地域性团建模式,行业协会牵头的“行业协会—乡镇团委—青年自组织”行业性团建模式,非公企业牵头的“龙头企业—乡镇团委—农村合作组织”产业链团建模式。总结归纳区域化团建的背景、主体和特色,肯定徐州农村区域化团建模式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农村基层团组织薄弱的问题。同时梳理存在的问题,从团组织、青年、区域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分析团建薄弱的原因。第四部分,分析湖北省襄阳市区域化农村合作社团建的经验、浙江省诸暨市农村区域化团建的经验和河南省武陟县农村区域化团建的经验,总结归纳了因地制宜、围绕党政中心、提升凝聚力、提高服务能力四个方面的经验对徐州的农村区域化团建研究进行指导。第五部分,针对徐州农村区域化团建发展不均衡的现象,.提出从挖掘自身潜力、全面梳理资源、树立服务理念三个方面优化农村基层的团组织。同时不断提高农村青年素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完善区域化团建的策略。最后,结语部分回顾了农村区域化团建研究心得,提出团组织发挥“第三部门”服务青年的特性,参与社会治理,总结徐州区域化团建对策和成效。并就在更大的范围内推广区域化团建的经验提出个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