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本质和主要特征体现在高强度对抗条件下全方位、大强度的激烈凶悍的拼抢和争夺。从NBA比赛和历届世界大赛来看,对抗的凶悍性愈演愈烈,强度越来越大,对抗的集体性更加明显。随着现代竞技篮球运动的快速发展,防守和进攻在决定胜负中所起的作用也在发生着变化,居于矛盾次要地位的防守,其致胜作用日益突出,攻守双方在决定比赛胜负重要性程度上逐步趋于“平衡”,攻守兼备、能攻善守,是成为世界强队的必要条件。2006年第十五届世界篮球锦标赛,防守强度空前提高,各队得分出现了近年来历史新低,对于日益提高的强大进攻能力,防守采取了极富攻击性、压迫性和破坏性的集体协作策略,大大限制了进攻活动。新的进攻技术、战术的发展,使防守理念、技术方法和战术形式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处于世界篮球运动顶级水平的NBA联赛也显示着同样的趋势。本研究借助哲学、历史学、系统论科学、军事科学、训练学、篮球专项理论等学科理论,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地域比较→实证研究→对策与建议的研究路径,对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理念、防守技术、战术的特征及应用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和详细分析。第一章,就本研究的研究背景、研究依据和研究意义做了详细论述,就国内外有关竞技篮球运动防守问题所做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做了综述,就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做了具体说明。第二章,首先对“竞技篮球”和“现代”两个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本上,就篮球运动防守与进攻的内在联系、内容与形式进行了辩证分析,指出了具有积极防御思想的攻击性防守对于比赛致胜的重要作用,继而分析了影响现代竞技篮球防守质量的六个因素。最后在深入分析防守理念及竞技篮球防守技、战术发展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坚持“以破坏进攻、获取球权为目的,根据人和球在场上所处的位置,防人为主,人、球、区、篮、时兼顾的攻势性防御”的防守理念。第三章,回顾了现代竞技篮球防守技术、战术发展历程,分析了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技、战术表现形式、防守技术特征、防守战术特征和防守战术发展趋势。第四章,从防守意识、防守选位、防守动作运用三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现代竞技篮球运动攻击性防守的技术运用特点:预见性、凶狠性、灵活性、抗挫性。结合进攻动作的连续性和进攻组合技术实际分析在动态变化中防守技术的运用,按照“基本要求——动作方法——技术运用”分析程序,对防有球队员(防持球、防投篮、防传球、防运球、防突破)、防无球队员(防摆脱、防纵切、防横切、防策应、协防、补防和回防)、防有球与无球的转化、抢篮板球、封盖、围攻重点人、夹击、制造进攻犯规、攻转守、防守语言和假动作等防守技术运用进行了详细分析。第五章,分析了具有攻击性、压迫性和破坏性的现代竞技篮球紧逼防守战术的特点及运用:从“逼球走边,防运防突、协防回防、夹击中锋、防对有球队员做掩护及掩护后走位、防切入、防对无球队员做掩护、防发底线球等11个细节,结合现代高水平竞技篮球比赛中较常见的进攻人盯人战术,讨论了人盯人防守的方法和战术应用;注重从具体战术细节上对2-3区域联防、1-2-2对位联防、二盯三联和1-1-3混合防守、1-3-1区域夹击、攻转守、1-2-1-1和2-2-1全场紧逼以及防守中锋战术等区域防守和区域紧逼战术运用进行了分析,战术分析更加细腻具体,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第六章结合2004-2005赛季、2005-2006赛季NBA总冠军决赛、2006年第十五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决赛和中国队与参赛对手的比赛情况,详细分析了现代竞技篮球运动防守现状:防守朝着凶悍对抗、贴身拼抢的方向发展,对有球与无球队员的防守攻击性大大增加;建立在强硬个人防守基础之上的整体防守更加牢固、伸缩性更大、连续性更强,防守动作更加粗野,故意犯规明显增多;队员具有足够强壮的身体素质和全面多变的防守技术;整体防守应变性和节奏感强;拥有遏制对手核心进攻点的针对性防守体系;重视并及时运用综合多变防守战术并高频率使用协防、补防等战术;具有整体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角色球员在比赛中的作用。最后,结合现代竞技篮球防守技术战术特征,就中国队在世界大赛上的防守技术、战术运用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中国竞技篮球防守仍处于“被动防御”层面,还没有真正确立“积极防御”的攻势性防守思想,比赛仍停留在“由进攻决定防守”的阶段。比赛过程中大部分间不能掌握主动权,无法通过主动改变防守来限制进攻,常常处于被动局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球队相比,队员的身体素质、防守技术与技能、比赛对抗强度、战术执行能力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体现在身体对抗差,移动慢,反应不够迅捷敏捷,犯规动作多,防守意识欠缺、防守战术体系单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