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认知语言学领域,大量研究者们将目光转向对抑制控制能力的研究,在对抑制控制能力差异的研究中,国内国外对单双语者、不同年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语言熟练水平和不同工作记忆能力者之间的对比研究数不胜数,研究成果十分丰厚,但对个体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的差异研究非常少,国内几乎没有,且大多为对不同能力个体进行比较后得出的推论,实证研究亟待补充。同时,尚未有针对英语口、笔译专业学生抑制控制能力差异发展的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英语口、笔译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别探讨各专业学生在抑制控制能力上的发展有何差异,以及两专业的差异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有何变化等。如果出现变化,那变化是出现在第二次实验还是第三次实验,这个发展的趋势是否和翻译能力、不同专业课程有什么关系等,这些问题都是抑制控制领域的新研究方向,十分值得去探讨分析。本研究选取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7级翻译硕士专业(英语口译和笔译专业各一组)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troop范式,共进行了三次实验,时间分别为研究生入学第一个月(t1)、第一学期期末(t2)和第二学期期末(t3)。三次实验内容相同,由三部分组成:第一个为颜色/语言Stroop识别任务,通过颜色/语言实验检测被试在中文条件下对非语言和语义干扰因素的抑制控制能力;第二个为句子语义探测实验,研究两专业被试在中文条件下抑制不适当语义干扰的能力差异;第三个为双语(中英)Stroop任务,通过双语色词命名实验检测被试在双语条件下对非语言及语义干扰的抑制控制能力。三次实验数据收集完毕后,用SPSS 22.0进行分析,分别比较在经过一学年的专业学习后,口译和笔译专业学生各自抑制控制能力有何变化,以及口、笔译之间的差异是否变化,如果出现变化,那变化是出现在第二次实验还是第三次实验,并探讨这个发展的趋势是否和翻译能力有什么关系等。实验结果显示,两组被试在接受一学年的翻译训练后,在语言Stroop识别任务中都出现了显著变化,说明被试抑制语言干扰的能力增强;而在颜色Stroop任务中,只有口译组的抑制能力出现了明显提高的趋势,但发生的变化并不显著。同时,本实验发现在双语(中英)Stroop任务中,两组从中文到英文的转换代价在t1和t2时都显著高于从英文到中文的转换代价(唯一例外的是口译组在t1时,从英文转换到中文的反应时偏高,所以得到的统计值未达到显著);两组的转换代价在t3时均不再显著,先前所发现的母语优势消失,这说明在经过一年训练后,被试的双语转换能力增强。在句子语义探测任务中,两组被试均未出现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