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一词多义现象的认知对比研究——以“eye”和“眼”为例

来源 :山东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ang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单位,而词汇的核心是词义,一词多义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各种语言中,其中,人体词的多义现象最为普遍。无论是中国古代哲人提出的“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还是西方学者也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都说明了人体词是认知世界的起点。所以,通过英汉人体词对一词多义进行对比研究,有利于更深入的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形成机制,同时还有利于揭示中西方人们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差异。  本论文首先阐述了一词多义的研究背景,并总结归纳出一词多义的相关概念,指出: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但又相关联的意义的现象。简单回顾了多个学派对一词多义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指出认知语言学是研究一词多义现象的有力工具。以认知语言学中的四个理论为基础,包括原型范畴理论,意向图示理论,转喻理论,隐喻理论,从多义词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一词多义的形成机制,指出认知语言学的四个基本理论是一词多义意义延伸的最重要手段。  本论文以英语中的“eye”和汉语中的“眼”为例,分别对其多个意义的延伸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两个多义词的意义延伸机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总结归纳出:英汉多义词有相同的意义延伸机制,即以原型范畴理论为基础,通过转喻和隐喻拓展出新的词义。“眼”的语义延伸机制反映出来英汉两个民族有相同的认知思维模式,从而为多义词的外语教学,英汉翻译,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多丽丝·莱辛是英国当代文坛一名出色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暴力的孩子》自出版以来广受欢迎。总的来说,大部分的评论者几乎从女性主义、苏菲主义、马克思主义、殖民主义和存
弗吉尼亚·伍尔夫的文学创作深受其所处时代的影响。二十世纪的前四十年目睹了一个充满混乱的世界,人们陷入深深的不安与迷茫之中。随着人们希望转向内心世界以寻求生活的真
电影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分支,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加强中国同其他国家人民之间的了解等方面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但是电影翻译研究一直是一个较受冷落的领域,对此的投入
美国中短篇小说家凯瑟琳·安·波特(1890-1980)凭借数量不多的作品在本国享有持久而崇高的声誉。近年来,她成为中国批评家热衷的美国作家之一。人们从各种角度对她做了日趋深
近二十年来,显、隐性知识的研究在二语习得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占据着中心地位,两者的关系研究也备受二语习得研究的关注。虽然对于显、隐性知识的关系存在很大的争议,但是基本都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