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沉没之鱼》(2005)是华裔美国女作家谭恩美(1952-)所作得长篇小说,是她近年来创作的又一高峰。继第一部畅销作品《喜福会》(1989)之后,《灶神之妻》(1991)、《灵感女孩》(1996)、《接骨师之女》(2001)都获得了读者的高度评价。在以往的作品中,谭恩美主要描写了母女关系和东西方文化差异的主题。在《沉没之鱼》中,她以其独特的写作视角对这些问题做了大胆的超越和突破,赋予了作品丰富的伦理内涵。本文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视角出发,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对《沉没之鱼》中的伦理问题进行探究解读,通过分析小说中人物伦理身份的改变和他们做出得伦理选择,解读矛盾和冲突发生的原因。最后,通过人物的伦理救赎来探究谭恩美想要表达的伦理思想。文章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引言部分介绍了作者谭恩美的生平和她创作的作品,小说《沉没之鱼》的主要内容,以及国内外对作品的研究现状,提出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方法对《沉没之鱼》中所出现的伦理问题进行研究,并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章概括了伦理学与文学伦理学批评之间的关系,提出用文学伦理学批评研究《沉没之鱼》的必要性,并阐述了谭恩美的个人经历对其创作的影响。第三章剖析了小说中出现的不和谐的伦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主人公陈璧璧家庭中的伦理冲突,小说中人物关于“爱”与“性”的伦理困惑以及由于不同文化造成的伦理困境。陈璧璧的家庭关系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对象。璧璧的后母包甜对她的虐待,璧璧缺少的父爱,以及其父母之间不和谐的婚姻都深深影响了她的思想和生活。导致她陷入“爱”与“性”的伦理混乱,以及与其男性伴侣之间不平等的恋爱关系。璧璧的朋友,小说中的美国游客们存在同样的伦理困惑。在他们旅行的途中由于文化的不同产生了一系列矛盾与冲突,使他们多次陷入伦理困境。第四章用“拯救溺水鱼”的故事阐释了璧璧和美国游客们发生的心理变化,最终对“爱情”的伦理回归使他们认识到两性之间的和谐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这种“和谐”是以两性间的相互责任和平等为基础。第五章是结论部分。通过对伦理问题的论述我们得出谭恩美向我们传递的和谐、尊重的伦理思想。不管是小说中的人物还是现实社会的人,在面临问题的时候都应该找寻出路,努力让自己与周围的世界达到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