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湖泊水体富营养化是一个突出的全球性生态学问题,同时也已经成为我国长江中下游浅水湖泊中越来越突出的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所带来的连锁效应导致了水生态系统中主要初级生产者之一——水生植物的大规模衰退和植被群落的逆行演替,从而加速了水生生态系统的退化,并导致系统的不稳定以及水体质量的进一步恶化,由此产生出更为严重的水生态危机。水生植物存在与否以及其丰度多少对湖泊水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有着直接且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水生植物生态修复技术的开发,确定最优的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先锋种净化组合,该技术的探索与开发对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的生态修复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对于保护和治理长江中下游平原、尤其是江西星罗密布的浅水湖泊湿地提供科学依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在水域生态系统中,水生高等植物是水体保持良性运行的关键生态类群。利用水生植物进行生态恢复首先需确定最优的水生植物生态修复先锋种,本研究以江西本地常见水生植物物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综述和野外调查数据综合筛选出了适合本地开展生态修复的两种生活型四种水生植物先锋种,分别为沉水植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和挺水植物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Presl)、水菖蒲(Acorus calamus L.)。(2)沉水植物因其完全水生的特点使得其在水生植物各生活型中对环境胁迫的反应最为敏感,它的存在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的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起着支撑作用。因此,沉水植物对于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群落的构建起着关键作用。同时,通过室内人工栽培的模拟试验,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沉水植物对氮、磷营养盐的去除能力,确定了沉水植物的种植最优密度为3g/L。(3)通过模拟实验重点研究水生植物组合构建技术,及水生植物镶嵌组合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发现不同生活型的水生植物植物合理的镶嵌组合所形成的水生植物群落,比单一生活型水生植物净化率更高,并且净化效果更为稳定,加强了水体对外来污染冲击的缓冲能力。(4)确定穗花狐尾藻+狭叶香蒲的镶嵌组合为不同生活型水生植物镶嵌组合试验中最优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