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临床对铅中毒儿童的症状、体征、舌苔、脉象的分析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探讨儿童铅中毒的临床常见证型、各型发病情况及表现特点。研究方法:随机抽取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及厦门市第一医院门诊及住院部符合铅中毒诊断的300例儿童进行自制问卷调查,通过对儿童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舌苔、脉象(指纹)等资料的收集,并由导师及高年资中医临床医生参照汪受传主编的中医儿科研究生教材《中医儿科学》中的脏腑辨证将所收集的四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儿童铅中毒的中医常见证型及各型发病情况、表现特点。结果:共收集303例病例,男性为216例,占71.29%,女性为87例,占28.71%。其中:①铅中毒儿童常见中医证型由高到底依次为:肝胆湿热型121例(39.93%),无症状型81例(26.88%),肾阴不足、引动肝风型44例(14.52%),肝肾亏虚型21例(6.88%),肺脾两虚型18例(5.94%),脾胃虚寒型18例(5.94%),以肝胆湿热型出现的频率为最高;男女儿童均以肝胆湿热型的比例最高,各证型间男女分布比例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儿童血铅水平与中医证型关系:291例轻度铅中毒儿童的中医证型出现频率由高到底依次为:肝胆湿热型(40.89%)、无症状型(27.84%)、肾阴不足,引动肝风型(13.75%)、肝肾亏虚型(6.19%)、肺脾两虚型(5.84%)、脾胃虚寒型(5.50%),与303例铅中毒儿童的中医证型构成规律一致。结论:①303例铅中毒儿童的中医证型所构成比例由高到低依次为:肝胆湿热型、无症状型、肾阴不足,引动肝风型、肝肾亏虚型、肺脾两虚型、脾胃虚寒型;其中轻度铅中毒儿童占291例(96.04%),故本结果仅能表明儿童轻度铅中毒的中医辨证分型规律;②儿童铅中毒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无关。③本结果初步探讨了儿童轻度铅中毒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为中药驱铅提供辨证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