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迁移视角下英语介词应用研究--以介词“over”,“under”和“before”为例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g0582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语习得研究一直是语言研究的焦点所在,其中母语对二语学习产生影响这个观点已被广泛认可,母语影响可以从概念层次进行解析这一观点目前只受到小范围的关注,在这些小范围的关注中囊括了优秀的研究者并由此形成了概念迁移假说。  本文主要从概念迁移的角度对英语介词进行分析,以over,under和before为例。本文的研究问题有三:(1)本文所涉及的介词频率为多少?(2)在这些介词的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不同的概念迁移方式?他们如何体现概念迁移?(3)如何用概念迁移假说解释上述介词的使用情况?本文选取朗文学习者语料库,并以英国国家语料库作为对比,借助CQPweb at Lancaster,从三个方面对over,under和before进行分析:错误或实例,搭配和类连接。研究结果显示,over,under和before属于中国学习者使用的较低频词。对中国学习者而言,介词over主要体现为概念负迁移,中文短语“在…之上”的概念范围大于over所在的英语语言概念范围,故over的部分英语表达容易被学习者忽视或理解错误;介词under体现为概念正迁移,under的英文相关释义囊括在中文短语“在…之下”中,有助于学习者掌握under的英语表达;介词before体现概念负迁移,“靠近”,“以前”不能完全与before在英文中的意义对等,因而学习者在英语表达中容易出错。  通过对over,under和before的分析,本文得出结论:不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学者都应该对语言概念系统予以重视,学会或教会如何形成一个目标语概念系统以便更好地掌握目标语。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是韩国社会的转型期,亦是韩国文学的转型期。本文之所以特别关注韩国二三十年代小说中的死亡,是因为“死亡”的意象与图景在他们这一时期的小说中凸现得分
摘要:平面广告设计作为一个专用词来使用,在国内大约有几十年的时间。随着社会文化生活和商业信息活动的发展,平面广告设计越来越显示出它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前景。作为一个包容性较广的领域,平面广告设计面对的是现代社会的多种媒体,它通过对可识别图形增强效应的运用,提供一种符合特定意图的传播媒介供人们咨询。本文对平面设计中的广告创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平面设计;广告创意;现状与来源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