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旋转飞网捕获系统机构设计与仿真研究

来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_h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载人航天三期即将开展空间站建设,在轨空间碎片的处理将是空间站面临的重要问题。近年来针对空间碎片等非合作目标提出了一种柔性捕获技术——飞网捕获。基于现有飞网捕获系统展开过程中容易发生翻滚缠绕,展开后不易控制网形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空间旋转飞网捕获系统,并进行相应的研究工作:首先,在捕获任务需求和设计要求的基础上,设计旋转飞网系统各结构与机构方案,建立整个系统的三维模型,并针对提出的旋转展开方式,对飞网材料,构型,展开策略等进行分析;其次,针对飞网展开不稳定问题和飞网翻滚缠绕问题,建立三维数学分析模型和运动模型,利用MATLAB软件和ADAMS软件分别对其进行飞网展开的模拟,仿真结果表明旋转的飞网可在短时间内稳定有序展开,并在展开后保持稳定形状;然后,针对展开后飞网与目标的碰撞问题,使用ANSYS/LS-DYNA软件并采用APDL参数化语言对飞网和目标进行快速建模,仿真结果可很好地体现展开后旋转柔性飞网与刚体目标的碰撞效果,以及旋转飞网的柔性;最后,设计简单的旋转飞网地面试验方案,为以后进行地面试验提供一定的借鉴。
其他文献
目的:太空中的粒子辐射和微重力环境均可引起航天员的骨量丢失,进而诱发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OP也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中药治疗OP的疗效显著,但成分复杂,未能广泛推广应用
在轨航天器低刚度、大柔性的结构特点给其自身带来巨大的挠性,对航天器动力学和控制带来显著影响。模态参数信息对于建模、动态特性分析及控制器设计是十分必要的。其中模态
桨叶作为直升机的关键组成部件,在工作状态下承受着复杂的载荷。桨叶各剖面的扭转刚度、挥舞刚度和摆振刚度直接影响旋翼系统的结构动力学特性。目前,用于检测直升机桨叶剖面
本文对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在航天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文章对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全面、详细阐述;对航天器数据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德应用做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开
迎角和侧滑角是飞机飞行导航/控制、航电等方面重要的两个测量量,由于受到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现代传感器很难对其精确测量,在超大迎角飞行过程中,其测量误差随迎角增加而增加。如
无线传感器网络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计算机及无线通信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能够通过各类集成化的微型传感器以协作方式实时监测、感知和采集各种环境或
飞行控制律设计是飞机设计中伴随电传飞控系统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随着第三代战机的研制与批量装备,基于经典控制理论的设计和验证方法已更加成熟。但如今经典控制理论在应对
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技术是当今世界的重点研究方向,它的技术水平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准。习惯上简称为超燃冲压发动机。当飞
航空、航天设备中的柔性结构通常具有刚度低、跨度大以及柔度高等特点,易受到外部激励扰动产生不易衰减的大幅振动,智能结构以及结构响应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为振动控制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文设计了一种前馈-反馈混合控制方法,利用压电陶瓷片对柔性板结构进行振动主动控制。首先分析了压电材料的机-电耦合关系,并采用4节点矩形薄板单元,基于Hamilton原理建立了柔性板和压电片耦合结构的动力学有限元模型;之后
姿态测量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及民用等领域。目前大多使用基于面阵图像传感器的姿态测量方法,但存在速度和精度之间的矛盾,不能满足实时测量的要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