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长期的薪酬契约机制,被认为是能够缓解委托代理矛盾的有效方式,其通过给予管理者一定的企业股份,使企业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实现利润共享和风险共担,促进管理者努力进行公司管理,提升经营业绩,促进企业的发展。我国证监会于2006年颁布了股权激励的试行办法,为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作出了要求、提供了依据,并在2016年8月13日正式颁布实施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经过十年的股权激励实践,我国的股权激励制度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截止2016年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676家。但近些年国外由于股权激励引起的财务造假和会计丑闻也层出不穷,股权激励对财务报表质量的影响已经受到注册会计师的关注。那么,在我国特殊制度环境下,股权激励是否影响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进而影响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收费呢?本文选取2012-2016年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对审计费用的影响。首先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分类梳理归纳,发现了股权激励可能对审计费用产生的影响方向和路径;其次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推理股权激励对审计费产生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特殊的产权性质环境,提出本文假设;再次建立回归模型,收集整理数据样本,进行实证回归分析,并且通过进一步路径探究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研究发现,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实施了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比不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上市公司的审计费用更低,随着股权激励强度的增加,审计费用会显著降低;相对于国有企业,在非国企中股权激励对审计费用的降低更明显;并进一步引入内部控制质量和盈余管理对股权激励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路径进行了探究,发现内部控制质量和负向盈余管理在股权激励与审计费用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最后,在本文的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