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正在经历着巨大的经济、社会体制转型,转型期城市城市中各种力量的成长、组合与变化对城市治理方式与城市化空间的重构造成了强大的影响。新的产业发展动力、新的消费需求、新的功能转换、新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以及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使城市空间出现了新变化,出现了新城市空间,城市问题更多的表现为集中与分散的“混合体”,过于集中的老中心急需分散,因分散而形成的新中心急需集聚,“集中与分散”的尺度一直影响着新、老中心的兴衰。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持续走向高碳化的背景下,开始出现若隐若现的双核城市现象,即一个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某种特殊的因素,在主城区一定距离外逐渐形成另一个重要的城市建成区,该新核在规模上与主城区的框架相近、功能上与主城区的地位相近,并逐渐影响城市总体发展方向和重心,之后随着新的约束或驱动因素,城市空间组织又朝着更优化的其他形态演变。为了进一步对双核现象进行透彻而深入的研究,笔者从概念、形态演变过程和动力机制、空间效率、演替趋势等方面去进行探讨,构建了双核城市空间组织演变的理论研究框架,并且通过对许多双核城市进行实证研究,涉及的城市主要有甘肃天水市、福建南平市、辽宁本溪市、江苏苏州市、广西桂林市、江苏连云港市、江苏宜兴市、河北霸州市,以及一些出现过两核形态的历史文化小镇等,进行了城市连续发展机理的资料梳理,从历史的轨迹去支撑笔者的理论研究,最后提出了三种双核城市近期发展的模式,为政府更好的规划引导双核城市空间发展做出实质性的帮助,最后笔者对霸州双核城市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和未来规划。本文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为中国城市空间组织新趋向。分析双核城市出现的背景以及有关城市空间组织的综述,并总结了前人对双核形态的基本认识,寻找现有理论不足,确定笔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章为双核城市之“核”心问题。笔者用动态的思路总结出双核城市的概念,分析“老中心”和“新中心”的核心问题,并根据不同的诱发原因对双核城市进行分类。第三章为双核城市的空间组织形态与动力机制。分别对条件约束型和条件驱动型双核城市的空间组织过程进行梳理,包括形态演变特征、演替影响因素及其动力机制。第四章为城市系统整体的空间效率。笔者从功能效率(双核各自的功能组织)、经济效率(空间结构的整体经济性)、环境效率(区域角度的生态性)三方面去分析。第五章为演替趋势及空间组织整合。提出保持双核独立发展、双核联动带状发展、主城卫星城发展三种发展模式,并分析了每个模式的发展条件、发展模式和发展优缺点。第六章为实证部分。对霸州双核城市的背景、形态特征、动力机制、空间效率等进行分析,并借鉴巴黎新城马恩拉瓦莱的建设模式,对霸州未来的城市发展以及模式进行演绎。第七章为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