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饲料和投喂频率对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 Pallas)营养、免疫学及养殖水环境影响的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YA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调节饲料中蛋白水平,探讨其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以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第二部分通过调节饲料中磷水平,探讨其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饲料利用情况、体组成、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以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第三部分通过改变投喂频率,探讨其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体组成、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以及养殖水环境的影响。   试验一:不同蛋白水平饲料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了不同蛋白水平饲料(34.85%、40.48%、46.54%、51.54%和56.69%)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蛋白水平的增加,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逐渐增大,当饲料中蛋白水平为51.54%时,达到最大值,51.54%和56.69%饲料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34.85%、40.48%和46.54%饲料组(P<0.05);对不同蛋白水平饲料组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总含量分析表明,星斑川鲽幼鱼在首次摄食后6h内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总排放量56.69%饲料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12h内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总排放量56.69%饲料组显著高于34.85%、40.48%和46.54%饲料组(P<0.05),但与51.54%饲料组差异不显著(P>0.05),18h内的氨氮和亚硝酸氮总排放量56.69%饲料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46.54%和51.54%饲料组显著高于34.85%饲料组(P<0.05),但与40.48%饲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试验二:不同磷水平饲料对星斑川鲽幼鱼营养、免疫学等指标和养殖水环境影响的研究。   本研究通过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o%、1%、3%和5%的磷酸盐,配制成磷含量分别为0.96%、1.16%、1.60%和2.03%的四组饲料。以探讨不同磷水平饲料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饲料利用情况、体组成、含鳞鱼皮和脊椎骨中灰分和磷含量、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磷水平的增加,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和肥满度有上升趋势,饲料系数有下降趋势,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未添加磷酸盐和添加磷酸盐5%饲料组的摄食率稍高于添加磷酸盐1%和3%饲料组,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饲料中磷水平的改变,星斑川鲽幼鱼全鱼组成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组成不受饲料中磷水平的影响(P>0.05),灰分组成添加磷酸盐3%饲料组显著高于未添加磷酸盐和添加磷酸盐1%饲料组(P<0.05),添加磷酸盐5%饲料组显著高于未添加磷酸盐饲料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肝脏水分和粗蛋白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粗脂肪组成添加磷酸盐3%饲料组显著低于未添加磷酸盐和添加磷酸盐1%饲料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星斑川鲽幼鱼含鳞鱼皮灰分含量不受饲料中磷水平的影响(P>0.05),含鳞鱼皮磷含量添加磷酸盐1%饲料组显著高于未添加磷酸盐饲料组和添加磷酸盐3%饲料组(P<0.05),脊椎骨灰分含量添加磷酸盐3%饲料组显著高于未添加磷酸盐饲料组和添加磷酸盐5%饲料组(P<0.05),脊椎骨磷含量添加磷酸盐3%饲料组显著高于添加磷酸盐1%饲料组(P<0.05)。对星斑川鲽幼鱼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分析表明,星斑川鲽幼鱼的血红蛋白含量(Hb)、血清总蛋白含量(TSP)、溶菌酶活性(LSZ)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不同磷水平饲料组养殖水体中总磷含量分析表明,星斑川鲽幼鱼在首次摄食后6h内的总磷排放量添加磷酸盐1%饲料组显著高于未添加磷酸盐饲料组(P<0.05),显著低于添加磷酸盐3%和5%饲料组(P<0.05),添加磷酸盐3%和5%饲料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2h内的总磷排放量添加磷酸盐1%饲料组显著低于添加磷酸盐3%和5%饲料组(P<0.05),但与未添加磷酸盐饲料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18h内的总磷排放量添加磷酸盐饲料组显著高于未添加磷酸盐饲料组(P<0.05),但添加磷酸盐饲料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试验三:不同投喂频率对星斑川鲽幼鱼营养、免疫学等指标和养殖水环境影响的研究。   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1次/d、2次/d(周日不投)、2次/d和3次/d对星斑川鲽幼鱼生长、饲料利用情况、体组成、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免疫指标和养殖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的增加,星斑川鲽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摄食率显著升高,2次/d(周日不投)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1次/d组(P<0.05),但与2次/d和3次/d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次/d(周日不投)组饲料转化率和蛋白质效率稍高于2次/d和3次/d组,但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全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不受投喂频率的显著影响(P>0.05),全鱼粗脂肪含量2次/d(周日不投)组显著低于2次/d组(P<0.05),全鱼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周日不投)组和3次/d组(P<0.05),其余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水分含量随投喂频率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肌肉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与水分含量呈负相关,肌肉灰分含量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组(P<0.05),其余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水分和粗脂肪含量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粗蛋白含量1次/d组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星斑川鲽幼鱼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免疫指标分析表明,星斑川鲽幼鱼血红蛋白含量、血清总蛋白含量和溶菌酶活性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1次/d组显著高于2次/d和3次/d组(P<0.05),但与2次/d(周日不投)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氮总含量分析表明,星斑川鲽幼鱼在首次摄食后12h氨氮和亚硝酸氮排放量1次/d组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其余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4h氨氮和亚硝酸氮排放量3次/d组显著高于其余三组(P<0.05),其余三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6h氨氮和亚硝酸氮排放量2次/d组显著低于其余三组(P<0.05),2次/d(周日不投)组显著低于3次/d组(P<0.05),但与1次/d组差异不显著(P>0.05);对养殖水体中总磷含量分析表明,24h总磷排放量1次/d组显著低于3次/d组(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6h总磷排放量2次/d(周日不投)组显著低于2次/d和3次/d组(P<0.05),但与1次/d组差异不显著(P>0.05)。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表现、急救与护理的方式方法.方法:分析急性百草枯中毒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抢救措施,总结护理方法和经验.结论:急性百草枯中毒造成多
目的:分析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并发症观察与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术的30例老年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
目的:探讨手术中使用C型臂X射线的安全防护措施.方法:对手术中使用C型臂X射线的危害及安全防护进行总结.结果:牙科、四肢、胸部的X线检查,危险伤害基本忽略;关节、头部、颈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