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群的内生性成长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s_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集群的成长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但不少学者把其当作一个静态问题来分析,国内有些学者甚至把企业集群的成长看成一个可人为操作的过程,仍在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来考虑企业集群的成长问题。综合起来看,学者们对企业集群成长问题的研究站在“宏观”角度的多,站在“微观”角度的少;站在“集群外”的多,站在“集群内”的少;站在政府角度的多,站在企业角度的少;站在静态角度的多,站在动态角度的少;研究成长外因的多,研究成长内因的少。没有深入到企业集群内部,把企业集群当作一个自组织来研究其成长的内在机理,企业集群成长问题目前仍然是一个具有很强“黑箱性质”的问题,人们对其内在成长规律的认识还明显不足。   凡是能潜在地或实际地影响企业价值(租金)创造的所有事项均可视为资源。广义的资源包括狭义资源、知识与企业能力。企业的成长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本文基于资源的视角,深入剖析企业为什么要走向集群化成长?解释企业集群的成长为什么是内生性的?企业集群如何基于资源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企业集群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的深层次动因又是什么?企业集群成长的边界在哪里?并进一步论证企业集群作为生产性网络化自组织所应具备的组织特征和特殊治理结构。最后,通过分析中国企业集群成长中的问题,从以资源为基础的视角,对如何促进中国企业集群的内生性成长提出自己的见解。   企业集群是一种以资源为基础的内生性成长。特定的资源和能力构成了企业集群的长期竞争优势。企业集群的成长是一个内生的演化过程。集群的内生比较优势主要来源于专业化分工、外部经济性、竞争与协作机制、集群学习、网络机制、集群创新和集群文化等集群内部的特定性要素;这些特定性要素培育了促进企业集群成长的核心资源,包括集群创新资源、集群协作资源、集群客户资源、集群交易资源和集群组织资源,这些资源对群外企业来说是难以模仿、难以复制、难以替代、难以流动,是稀缺的、有价值的,脱离集群后这些资源就不复存在,这些资源使用价值的大小具有关联性和整体性,因而构成企业集群竞争优势来源的战略性资源;企业集群的核心资源最终转化为企业集群的市场竞争优势和顾客价值,企业的成长是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相匹配的产物。企业集群内生性成长的基础是集群内多样化发展的资源、技术与组织能力,包括一个敢于创新、富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群体。这就是企业集群以资源为基础的内生性成长的内在逻辑,即集群内特定性要素集群核心资源集群竞争优势和顾客价值。因而,本文的结论是企业集群是以资源为基础的内生性成长。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企业集群的性质,构建了关于企业集群成长的内生演化框架和内生要素模型。   追求更强的竞争优势既是企业集群化的初衷,也是企业集群持续成长的条件。本文从以资源为基础的视角探讨了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机理,构建了一个关于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作用模型,认为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不是来源于传统理论所认为的战略选择,而是来源于企业集群所拥有的资源禀赋及其资源整合能力(或组织能力),特定的资源、知识和能力构成了企业集群的长期竞争优势。具体来说,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来源于集群的创新资源、交易资源和集群客户资源。企业集群必须基于资源基础,以内生性成长为动力培育竞争优势。   传统的“市场——企业”两分法忽视了企业间合作的事实。对企业合作的需要是企业集群化成长的起点,企业的集群化是为了培育和分享集群的独特资源优势。单个企业不可能拥有所有必要的全部知识、资源和能力,群内企业间需要基于产业和产品价值链进行合作,以建立起以资源为基础的生产性网络组织。在企业集群的动态演化进程中,不断积累的是整个集群及其群内企业的知识和资源,不断增强的是企业家对集群资源的配置能力,不断优化的是集群内部的竞合机制,不断提升的是集群及群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企业集群资源的积累和优势的强化具有自我增强机制和路径依赖性。企业集群的生命周期并不必然走向衰退,集群生命周期具有跃升性,基于创新资源集群生命周期可以具有再生期。   企业集群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的深层次动因源于集群内部特定的异质性要素。这种特定的异质性要素被锁定在集群内,难以通过要素市场公开获得,因而难以被集群外企业模仿和替代。随着集群发展水平的提高,同质性要素对于企业集群成长的贡献递减,而特定性要素对于集群成长的贡献则呈递增的趋势。正是由于特定性要素的存在,使得每个企业集群都具有各自的特征和内生性优势,并形成了特有动力机制推动企业集群的内生性持续成长。企业集群的特定性要素主要包括专业化分工、外部横向规模经济和外部范围经济、竞争与协作、集群学习、网络机制、企业家精神等。集群内部的知识积累尤其是知识的不断创造、使用、转移和共享是企业集群内生性成长的重要动力。通过集群学习可以使个人和单个企业的知识、能力转化为集群的组织知识和能力。企业集群的成长本质上是企业家群体的创业和创新过程。集群创新是集群可持续内生性成长的不衰动力。   受资源和市场的约束,集群成长有一个边界问题。可以从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程度、交易重复发生的频率、企业的核心能力和市场规模五个维度来考察企业集群的组织边界。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企业集群的边界会停止在集群内企业的交易成本与市场交易成本相等的那一点上;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视角,企业集群的边界会停止在集群内企业由于核心能力互补带来的边际收益与由此带来的边际成本相等的那一点上。   企业集群的治理无论从治理主体、治理对象,还是从治理机制上都打破了传统的治理概念,因而许多学者不认为企业集群存在治理问题。其实这是由于很多人对“治理”的概念理解过于狭窄所致。有效的治理是任何一个经济组织得以有效运行的重要保障。企业集群作为独立生产单位的空间网络化集聚形式,具有介于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中间性经济组织特征,同时又因其组织形态上的区域集聚特征而使其内部活动受到本地社会网络的极大影响,反映在企业集群内部治理结构上也就具有了显著的中间性契约治理和社会网络嵌入性治理相结合的双重治理体系特征。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由众多企业和相关机构组成的生产性网络组织,其主要矛盾体现在集群内企业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上,因此,集群治理的重点是集群内企业间的协作关系安排和信任机制的建立。本文由此构建了一个关于企业集群的契约治理、信任机制治理、文化治理、(自治性)组织治理、双边或三边规制的联合治理机制。同时,政府在改进企业集群治理和促进企业集群发展中起着指导、引导、保障、支持和塑造环境的重要作用。  
其他文献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观察,城市化无非是经济结构的非农化转变所导致的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因此,城市化持续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在于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有效转换以及经济空间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