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一般意识形态”的批判

来源 :吉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iq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历史唯物史观创立的前提,主要来源于他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形成,同时唯物史观哲学也是他的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论文的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一般意识形态”的批判,重点在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马克思曾作为青年黑格尔学派中的一员,从他与青年黑格尔派其他成员共同努力探索和研究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并对其进行批判,再过渡到马克思对黑格尔及青年黑格尔学派哲学观的批判,最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的建立,都是围绕着《形态》进行深层次探索的。并且在《形态》中,马克思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虚假性的揭露,马克思指出青年黑格尔派只是在表面形式上对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进行批判,但是,他们所提出的全部哲学思想都证实了他们还停留在黑格尔唯心史观之中,并没有超越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青年黑格尔派在对唯心主义观上与宗教的批判的这两方面,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曾经,马克思也是他们之中的一份子,他也因为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看到了他们的弊端,并且对其“一般意识形态”的虚假性进行了批判,马克思批判了他们的宗教观和唯心史观。正因为这样,他彻底的对自己的哲学信仰进行了清算,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强调了“人”的重要性,将人从“天国”拉回“人间”,特别指出黑格尔和费尔巴哈所说的“人”是抽象意义上的“人”,没有从现实出发,从实践出发。从而他认识到了要想对现实进行批判,就要以“现实的人”和“现实的社会物质生产”为基本点,从这里出发去展开批判,才能实现马克思所建立的唯物史观,其最终目标即共产主义社会。
其他文献
<正>以反思国际金融危机为背景,美国兴起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论,要实现再制造化。依照与就业的关系,可以区分为新工业革命1.0版和2.0版。前者由于不能带来大量就业,难以持续,对
<正>6月9日下午,在2015(第六届)全球汽车论坛的分论坛现场,一场围绕"新形势下汽车后市场发展思考"的大讨论如期召开。该分论坛由天津大学汽车战略发展研究中心常务主任郭焱女
戴维·麦克莱伦教授是当代学界最富盛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之一。2011年7月4日与7月6日,围绕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及其现状,两位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在此过程中,麦克莱伦教
2003年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推出了信息化扩散指数(Diffusion Index,简称ICT-DI)。该指数可用来衡量和评价国家或地区信息通信技术应用发展状况。2005年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问题规定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维度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维护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揭示和论证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正>一、来源先天罗汉十八手,又名达摩先天十八手,据传来自梁时之达摩禅师。达摩师由北南来时,居于少林,见徒众皆精神萎靡,筋肉衰惫,每一说法入座,则徒众即有昏钝不振者。于
能源和环境问题让电动能源汽车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也成为了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电动汽车来说,现阶段因为电池单位质量储能较低以及续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