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诱导的大鼠克罗恩病模型,确定最佳造模浓度及造模条件。观察溃结康不同剂量及不同给药途径对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模型的治疗作用。通过观察记录大鼠进食、毛色、活动情况和体重增长情况,大便性状,结肠大体标本,肠粘膜损伤与修复等情况,以明确溃结康对克罗恩病的作用,为该药物应用于克罗恩病治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1.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大鼠模型建立。通过给予不同浓度的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大鼠模型以确定最佳造模浓度。将14只大鼠随机分为TNBS低剂量造模组4只、TNBS中剂量造模组4只、TNBS高剂量造模组4只和正常组2只,雌雄各半。通过观察大鼠饮食、体重、毛色和精神状态等一般临床情况,观察粪便情况(便潜血、血便、腹泻)。2周后处死取结肠组织,观察大鼠结肠组织损伤情况,证实克罗恩病形成。2.分组: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6只,雌雄各半。分别为灌胃组:包括灌胃正常组、灌胃模型组、灌胃阳性对照药物(美沙拉嗪)组、灌胃受试药物高、中、低剂量组;灌肠组:包括灌肠正常组、灌肠模型组、灌肠阳性对照药物(美沙拉嗪)组、灌肠受试药物高、中、低剂量组。3.药物治疗:大鼠造模前24小时禁食不禁水,造模24小时后开始给予不同浓度受试药物或相同体积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干预。每天1次,连续21天,末次给药后继续观察24小时。4.疗效评价:每天观察大鼠的体重、饮食、毛色和精神状态等一般症状,观察是否出现腹泻、便潜血阳性,并对疾病活动指数(disease activity index,DAI)进行评分。试验结束后记录溃结康灌肠给药或灌胃给药对大鼠血清干扰素-γ(IFN-γ)、肠粘膜中谷氨酰胺(Glutamine,Gln)、白介素-l(IL-1)、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的含量的影响,并观察药物对大鼠结肠组织损伤评分以及病理学的影响,与正常组、模型组和阳性对照药物(美沙拉嗪)组进行比较。结果:1.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模型可引起大鼠体重下降,肉眼血便或便潜血阳性,DAI评分增高,观察结肠大体标本形态,肠粘膜损伤等情况,证实TNBS灌肠造模可以诱导克罗恩病形成。以100mg/kg(3m L/kg)低剂量造模后,4天后症状趋向好转,于6~8天后大便已基本成型,肉眼观察未见粘液和血便。至2周末解剖时,其中一只大鼠结肠已逐渐自我痊愈。以125mg/kg(3.75m L/kg)中剂量造模后,大鼠无死亡例数,且2周后无自愈情况出现。以150mg/kg(4.5m L/kg)高剂量造模后,大鼠死亡率较高。故而选择125mg/kg为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模型的造模浓度。2.溃结康不同剂量组灌肠或灌胃给药均可改善TNBS诱导的大鼠克罗恩病引起的DAI评分增高以及降低血清IFN-γ,IL-1水平,升高肠粘膜Gln,缓解克罗恩病组织学变化,其中尤以溃结康高剂量灌肠给药作用更为明显。3.溃结康灌肠给药作用更为明显,优于灌胃给药方式。结论:本研究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大鼠模型,证实TNBS灌肠造模可以诱导克罗恩病形成,并确定最佳造模浓度及造模条件,为后续研究奠定试验基础。溃结康灌肠或灌胃给药对缓解TNBS诱导克罗恩病模型有一定治疗作用,其中尤以溃结康灌肠给药高剂量组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