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水循环重要环节之一的蒸散发,影响着地表降水和能量辐射的再分配。准确的估算某一地区的蒸散发量,为合理的分配和利用水资源、对地区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深入了解不同土地类型条件下的水循环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清楚地认识蒸散发量的过程和机理,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陆面过程以及陆气相互作用机理,正确地评估气候与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变化的影响,对于水资源规划管理极为重要。遥感技术发展迅速,能够与传统学科相结合,形成了众多非常重要的交叉学科,为解决诸多应用和科学难题提供了全新的方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由于黄河冲击平原形成的,并向周围扩展延伸而成的具有特定经济属性的区域。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水资源短缺、盐碱化严重、水环境质量恶化,在这种恶劣的环境形势下,要实现流域的真实节水,有效进行水资源建设,这就需要进行估算区域范围内的蒸散发量,以此作为依据,从而实现流域水资源的有效管理。SEBS模型是基于陆面能量平衡的单层计算模型,计算精度较高,输入参数较少,可用来估算黄河三角洲的蒸散发量。本文收集整理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范围内的MODIS数据,针对MODIS数据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地理情况,基于遥感的理论和方法,通过ENVI软件反演计算得出研究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地表比辐射率、地表反照率、大气透过率和地表温度等重要地表参数。然后基于SEBS模型,使用反演计算得到的参数和当地的气候数据作为输入,反演计算出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和显热通量等地表通量,最后估算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2002年——2012年多个月份的蒸散发量。通过分析比较得出的影像,从空间上和时间尺度上分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蒸散发变化,最后分别从土地利用因素、植被因素和气候因素对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蒸散发进行了影响分析。研究表明,利用SEBS模型可以较好的估算黄河三角洲的蒸散发量:空间上呈现一种从沿海到西南递减的趋势,有个别地区蒸散发量出现偏大或偏小的现象,呈点状分布。时间上一年内随着时间的推移呈现一种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规律,一月份最小,到七月份到达最大。不同年份之间,相同季节下的蒸散发量没有太大变化,但地区蒸散量总体趋势为逐年递增。蒸散发量与下垫面的理化性质息息相关,土地利用类型能够决定蒸散量的高低;蒸散发量与NDVI存在着良好的相关性;温度、风速与蒸散发的变化呈现一种正相关,而相对湿度与蒸散发的变化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