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思维导图(Mind Map)由英国著名学者东尼·博赞(Tony Buzan)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并随着《启动大脑》一书的出版(1974年)被正式引入世界。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图形工具,是人类大脑发散性思维的表达,被誉为开启大脑潜能的万能钥匙。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学习方法和发散性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几乎可被应用于人类学习、创造、记忆以及各种形式的思考。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要素,在英语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尽管英语教师十分重视词汇教学,学生也投入较长时间学习词汇,但收效甚微。词汇的教与学困扰着相当一部分教师与学生。随着国内外思维导图研究的深入以及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下各种思维导图制作软件的开发,思维导图与学科教学联系日益紧密,而我国对于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探讨将思维导图引入英语词汇教学是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和记忆词汇。文章基于记忆加工层次理论,激活扩散模型,知识可视化理论及有意义学习理论,通过教学实验来检验思维导图能否有助于初中生的英语词汇学习。为验证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下研究问题:(1)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是否能够促进初中学生的短时词汇记忆?(2)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是否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词汇记忆保持?(3)初中学生对于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的情感态度如何?本研究结合实验对比及访谈,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某中学八年级的两个全日制教学班级共85名学生作为本次实验对象,进行为期近一学期的实验。本研究在实验前对两个班级进行前测,实验过程中分别进行了7个单元的即时词汇测试以及相应的延时词汇测试,并在试验后针对实验班学生进行访谈。经过对所收集的数据及信息进行分析与讨论,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短时词汇记忆;(2)思维导图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词汇记忆保持;(3)学生对思维导图在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持肯定态度,认为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学习和记忆词汇,并且增加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基于对本实验研究结果的分析,文章最后提出了该研究发现对于教学实践的启示,研究的局限性以及对后续的研究方向的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