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我国足球水准从过去的年至今一直处于低迷状况,作为发展根基的青少年在教育更是跌落谷底,从中国足协官网获悉:从20世纪末至2010年,足球基础在青少年范围内的普及严重低于其他球类,即足协可确定的注册人数达不到万人。鉴于此,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提出发展校园足球,以应对中国足球基础的薄弱、后备力量不足问题。在西联赛、世界杯等大型竞赛的带动下,成为全球最热门的运动之一,我国也包括在其中,根据有关调查表明,中小学范围内足球是其学生最为喜爱、普及面最广同时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项目,至此,足球重新回归体育教学,不再是圈内人士创新的研究,在一定角度上是有益于全社会瞩目的事件,回顾历史可以发现,当年邓小平同志所期待的“足球从娃娃抓起”梦想,如今已成为了现实,西安市作为全国校园足球开展的首批布局城市,这一以增强学生体质、普及足球运动和为我国足球储备人才为旨的校园足球活动开展至今己走过了五年时间,回顾这过去的五年,不断增加荣誉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必须重视的问题,青少年运动损伤几乎是无法避免的。通过对西安市开展的校园足球学校的青少年运动损伤的概率,损伤的部位,损伤的原因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等调查分析研究。阐述了什么因素导致其受伤,同时研究了是否存在一定的规律,将其规律分类、总结,最终提出一些具有实践性和科学理论支撑的预防建议。方法:研究通过对过期资料的收集、归纳、分析,结合问卷采访对西安市校园足球参与者受伤位置、类型、原因及预防对策和后期恢复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得出的数据根据统计原理进行筛选,分析,得出结论。结果: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75份,回收率为91.7%,其中有效完成问卷254,问卷有效率84.6%。通过分析回收问卷,得出以下结果:1.校园足球8~17岁青少年男子运动员运动损伤情况较为严重,在调查的254名运动员中,有损伤经历的有233人,损伤率占91.73%。未损伤人数21人,未损伤率8.26%。损伤次数总计467人次。平均每人为2次左右。而校园足球青少年运动损伤的部位主要集中于上肢和下肢,即损伤率依次为:足趾19.01%、踝关节17.34%、膝关节14.78%、小腿11.35%、腹股沟9.46%、手腕8.14%、大腿6.64%、肩部5.14%、腰部3.85%、手指3.00%等。2.造成校园足球8~17岁青少年男子运动员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场地因素、不同年龄段身体的差异性、训练因素及环境因素。3.针对校园足球8~17岁青少年男子运动员损伤发生后,可采取治疗方法有:冷敷、热敷、口服药、休息减少运动、推拿按摩、理疗、针灸。结论:1.校园足球8~17岁青少年运动员受损伤的情况较为高,这说明校园足球的损伤要引起家长和老师、教练员的重视。2.校园足球青少年与职业男子足球运动员损伤率对比得出,校园足球青少年男子运动员损伤部位由高到底损伤率依次为足趾19.01%、踝关节17.34%、膝关节14.78%、小腿11.35%、手腕9.64%.腹股沟8.14%、大腿6.64%、肩部5.14%、腰部3.85%、手指3.00%等。3.造成校园足球青少年损伤主要原因是场地因素。校园足球使用场地与职业运动员使用场地有很大差异性,职业运动员使用场地为标准的天然草坪,符合国家对足球场地的各项标准。然而,校园足球的开展所使用的场地因学校建设原因,使得场地各不相同,大部分场地不符合人造草坪的标准。相比在偏远地区没有足球场地条件下,使用水泥地进行训练。因此场地的差异性对青少年的损伤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意义。4.训练中要合理安排负荷,避免过度疲劳,防止带伤病训练和比赛。5.比赛及训练后一定要注重放松活动上肢与下肢关节的牵拉练习。6.在增加该运动项目的过程中,对教练员需求量有所增多,有些学校甚至没有足球专项的教练员,对足球教学无任何经验,以不正确训练方法易造成青少年的运动损伤;而有经验的足球教练多适应于职业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却忽略了青少年生理、心理以及发育的特点,其训练方法不符合青少年健康发展自身规律,从而造成运动损伤。7.青少年的损伤不仅仅是足球损伤问题,更是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