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沿海平原第四纪地层及古环境演变

来源 :成都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aih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全球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科学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作为地球陆地系统和海洋系统的重要界面,沿海平原地区的古环境演变研究具有举足轻重的学术地位。第四纪以来,受气候及海平面变化影响,沿海平原存在交替性的冷暖变迁和海进-海退等地质事件,强烈的海陆相互作用导致研究区内发育了极其复杂的沉积地层,其中包含了很多气候变化、沉积环境演化过程及海侵历史的记录。因此,在海洋经济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温州市作为浙江省链接长三角和海西两大经济区的纽带,同时也作为浙江沿海第四纪研究的薄弱区域。研究该地区的第四纪环境演变历史对探讨人类活动的时空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选用浙江省温州市瓯江入海口南北侧沿海平原的第四纪地质钻孔QTZ1和QTZ3,以地层划分为基础,通过孢粉、微体化石、特殊藻类、沉积物粒度等环境代用指标展开,重建了温州沿海平原地区第四纪以来的环境演变历史,并深入探讨了研究区古植被演替-古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海相地层特征及其环境意义。其研究成果如下:(1)第四纪地层划分。岩石地层、磁性地层、气候地层和特殊藻类海侵地层所指示的结果基本一致。经区域对比并综合分析,认为在多重地层划分理论的背景下,本文地层学结果所反映的研究区地质年代具有合理性。可以指出,QTZ1钻孔的Q_h/Q_p~3界线位于37.90 m;Q_p~3/Q_p~2界线位于94.90 m。QTZ3钻孔的Q_h/Q_p~3界线位于35.20 m;Q_p~3/Q_p~2界线位于110.30 m。(2)植被演替和气候变迁。温州沿海平原第四纪以来的植被演替和气候变化经历了五个主要的演化阶段(早更新世地层缺失,未能重建该时期气候植被演化历史):中更新世气候以温和为主,西部山地丘陵地带以松属为主的针叶树茂盛,沿海平原发育落叶阔叶林,海岸及河道两侧发育湿地-草原环境;进入晚更新世早期,气候更加温暖,受海侵或洪流作用影响,沿海平原普遍发育湿地湖沼环境,木本林地消失;至晚更新世中期海水退却,出现典型的阔叶林-草原景观;末次冰盛期以来,相对寒冷的气候条件导致沿海平原温带森林衰退,草原-湿地-沼泽成为主要环境;全新世气候转暖,针叶林退缩至高山地带,沿海平原出现数个落叶树种和草本群落。(3)海相地层特征。QTZ1钻孔识别出两套海相单元,可划分为三个海相层;QTZ3钻孔识别出一套海相单元,可划分为两个海相层。温州沿海平原晚更新世晚期和全新世的海相层沉积记录良好。有孔虫和介形虫鉴定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至今,研究区由滨海-浅海环境过渡为浅海沉积环境。QTZ1孔89 m处的海相地层特征表明,温州沿海存在晚更新世早期的海侵历史,发育浅海陆架环境。其它时期微体化石缺乏,结合特殊藻类分布特征,推断为陆相沉积。(4)温州地区的古地磁极性序列表明,全新统中上部分普遍存在间断性的极性倒转事件,未能与已知任何一个全球性极性事件相对应,但可与前人在宁波地区发现的―宁波亚时‖产生良好的对应关系。该极性事件是否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具有普遍性,便有待后来者进行系统研究了。本文的特色是以多重地层划分理论为基础,用多种地层学手段对温州沿海第四纪地层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此作为时间尺度,定性描述了温州沿海平原的环境演变过程,同时为东部沿海可能存在的―宁波亚时‖提供了对比依据。此研究成果首先可以为区域环境演变对比提供了基础资料,丰富浙江沿海地区的古环境研究,使温州地区的古环境演变成果在面向海洋的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中发挥作用。其次可能的研究价值是对沿海地区围填海、开发地下空间等海洋经济建设发展作出需求导向,并预测未来人类生境的变化,提出合理的发展建议。
其他文献
煤焦直接异相还原NO技术(CARBONO_X技术)是有效消除燃烧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技术之一。具有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的特点。但烟气中的残余氧气会消耗煤焦,降低NO的还原效率。生物质焦理化特性与煤焦有诸多相似之处,价格低廉且化学活性和碱金属含量高。因此本文提出了通过渗氮处理对生物质焦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对NO的反应选择性的方案。利用自行搭建的固定床反应器、傅里叶红外仪(FT-IR)、裂解-色谱/质谱联用仪(
铜具有优良的导热性能而被广泛用作各种电子领域的散热元件。随着电子元器件向高功率密度方向发展,要求进一步提高铜基散热元件的导热性能。碳纳米管(CNTs)具有优良的力学、导电导热性能和极低的热膨胀系数是铜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体,有望同时提高铜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本论文采用细胞破碎仪和高能球磨机对碳纳米管进行分散处理,研究了分散工艺对碳纳米管分散性的影响。采用机械混粉和高能球磨的方法分别制备了三种CN
位于燕山东段的辽西地区,NNE向线性裂陷盆地集群式嵌布在EW向断块隆起之上,它们是形成于中晚侏罗世、演化至早白垩世、终结于晚白垩世的中生代盆地群——辽西中生代盆地群。其形成的驱动力是中生代以来西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对华北克拉通的破坏,研究认为,华北克拉通破坏发生于中晚侏罗世(108155Ma),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及岩石圈部分减薄可能在早白垩世(130120Ma)。破坏的深层表现是克拉通东部陆块由厚的克
[目的]探讨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术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的研究,分析比较不同球囊扩张直径、不同球囊扩张时间,不同球囊扩张压力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以期找
目的:人参被称为“草药之王”,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人参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如:人参皂苷、多糖、氨基酸、蛋白质等。其中,人参皂苷是主要的药理活性成分,是最被广泛使用的。本文利用HPLC-MS技术中的多反映检测模式(MRM)对其进行检测,分析多孔碳材料对人参粗提物中人参皂苷的提取效率。已知人参产地繁多,不同产地的人参质量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目前没有较优良的评价手段,本文通过已知建立的HPLC-MS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性能建筑材料和新型的建造技术的使用,超高层建筑在全国多个城市拔地而起。但是伴随着超高层建筑的是结构的基本周期变长和结构阻尼变小,超高层建
陶瓷材料一般具有硬度高、耐高温、耐磨性能极好、重量轻的优良特点,在航空航天、医疗、手机、汽车等多个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因为陶瓷材料是脆性材料,其力学特性为确保使用安全发挥关键作用,为此需要在生产过程中重点关注。非接触式检测技术作为目前检测领域中主要的检测手段,保证生产过程对产品的非接触,准确检测生产产品的质量,关于对陶瓷材料进行相关的品质检测,提高产品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具有重要地位。作
目的目前国际上把体适能作为健身的一项主要目标。体适能因个人需求的不同分为运动体适能和健康体适能,前者主要包括:速度、反应、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敏性等素质,这是运动选
会议
研究目的:探索DSA引导下经皮肝动脉注射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对家兔肝脏血管及肝脏组织的损伤程度,探讨乙氧硬化醇与碘海醇合成物作为肝动脉栓塞剂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材
核/壳结构的碳包覆磁性金属纳米胶囊具有多重微波损耗机制。本论文以等离子直流电弧放电法制备的碳包覆磁性纳米胶囊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使用不同的碳源及反应原料,对所制备的样品的尺寸大小、微观形貌结构等进行了控制。使用多种先进的测试手段对样品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和讨论分析;运用VSM和VNA等仪器对纳米胶囊的磁性和电磁性能进行了测量。根据所测试得到的电磁参数,基于传输线理论对其样品在给定频率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