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挣扎——对《他们》的社会主义女性主义解读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yaozhucewo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评界对乔伊斯·卡罗尔·欧茨的关注多集中于她对社会暴力的无情剖析,对血腥场面的写实描写和在多种文学题材和体裁的实验性探索方面,对欧茨作品的文学批评也多局限在这样的传统批评视野之内,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家对其他文学思潮的反应及其作品对其他社会问题的关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权运动的第二次浪潮的蓬勃兴起,作为一位始终关注社会历史问题,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女作家,欧茨不会也不可能无视这场轰轰烈烈的社会运动。 《他们》是欧茨早期文学创作的巅峰之作,为作者赢得了1970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作品以资本主义为社会背景,以父权制为性别视域,展现了当时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妇女的悲惨生活。在资本主义与父权制度的双重压迫之下,妇女经受了在家庭、社会中的孤立和自我的疏离,她们陷于孤立的境地,找不到出路。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着重关注资本主义父权制度下权力关系的实质,揭示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度在女性受压迫中共同罪恶本质。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解读不仅展现妇女受压迫的现状和她们被孤立的困境,更重要的是深层次揭示妇女受压迫的根源。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 简介部分从不同角度把欧茨及其小说作了一个简要的综述,为本文的女性主义解读提供了广阔的批评背景。 第一章阐明了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的基本理论及欧茨和女性主义的复杂关系。本章意在为下文的分析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章揭示了妇女在家庭中的孤立境地。文本对各种家庭关系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其内部复杂的权力关系。《他们》中的各类女性人物,虽然在年龄,社会背景,教育背景及生活经历上不尽相同,但是她们无一例外地处于男性的主宰和压迫之下。男性借助经济上的优势和以暴力为代表的男权对女性进行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压迫,女性在受到男性压迫的同时,在感情上亦与同性疏离:她们渴望亲情和关爱但却彼此隔膜、互相敌视,连本应最亲密的母女之间也是如此。受到男性的压迫,又同女性疏离,女性在家庭中无奈的扮演了被孤立的角色。 第三章探讨了作品中展现的女性在社会中的孤独。家庭中的权力关系同样的反映到了社会生活中,女性在社会中依然处于男权压迫之下。性别分工和不平等的薪酬制度使得妇女在劳动力市场上被边缘化,她们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和承认。经济上的不独立使得妇女沦为被动消费者,同时女性身体和性也沦为可以交换的商品:女性用自己的身体和性交换金钱和男权的庇护。对洛雷塔和莫琳卖淫的原因以及对莫琳婚姻实质的分析揭示了女性这一悲惨境遇。此外,男权意识形态通过各种社会机构和大众文化构建压迫之网,使女性从一开始就在意识上接受和认同自己受压迫的地方。 第四章围绕女性的自我孤立展开。由于女性在家庭中和社会中被孤立,她们转而从自我身份的建构中寻求出路,但是,在资本主义和父权制度的双重压迫下,她们的自我追寻也注定遭受失败。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女性最终或是屈从于男权压迫、随波逐流,或是认同男权意识转而寻求男权庇护,总之她们都无法完成自我建构和自我认同,只有放弃追寻,陷入自我孤立和疏离的境地。 在社会主义女性主义理论的观照下,本文总结了女性深陷孤独之境的表现,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深层原因,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父权制在造成女性受压迫和被孤立的境地中的罪恶本质。
其他文献
阅读是中国英语学习者学习英语和丰富视野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常规的英语阅读教学以灌输式为主,学习者常常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限制了学习者批判性思维的有效培养。因此,研究如
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中国国家领导人在救灾现场发表了一句句鼓舞人心的讲话,激励受灾群众以及全体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与灾难作顽强斗争。这些话语为何能够引起中国人内心强大的
学位
礼貌是人类行为的准绳,制约着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尤其在人类的交际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与学生之问的交际也同样受到礼貌策略的影响。而要探究课堂环境中师生交流互动的
语码转换指在同一情景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属于双语或多语的研究范畴,是社会语言学的传统话题。论文以韩礼德的前景化理论为基础,从功能文体学的角度对书面语码转换
当今,更显明朗的知识经济、信息化特征,进一步突出了“学习化”的社会特质。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终身学习已经成为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事
学位
任务型教学法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就成为在研究语言功能和交际语言教学方面最有益、最受欢迎的教学方法之一。然而,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任务型教学法强调语言输出,它与
查尔斯·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评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他以第一人称视角创作的教育小说《远大前程》(1860)是其晚期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玛丽·伊丽莎白·布雷登是维多利亚时